銀川的“十四五”,是一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奮進史,更是一幅民生有溫度、發展有質感、文化有自信的生動畫卷。
在這裡,企業因城市沃土而枝繁葉茂,城市因企業成長而活力迸發。在這裡,政策精準滴灌讓民生幸福可感可觸,文化浸潤滋養讓城市品格熠熠生輝。在這裡,首店集聚的新鮮活力、夜市升騰的人間煙火、智慧商圈的便捷體驗,合奏着商業與人文的交響曲。
在這片熱土上,每個奮鬥者的身影都在書寫着時代答卷,每朵綻放的“繁花”都在見證着這片沃土的深厚滋養。
一城多企雙向奔赴共成長
2021年産值3億多元,2023年産值突破5個億,2024年産值突破7個億,今年産值預計突破10億元。“十四五”時期,也是銀川本土企業寧夏杞裏香枸杞有限責任公司實現跨越式成長的5年。

2009年,幾名大學生創辦了杞裏香。十餘年間,企業從僅銷售枸杞乾貨的電商,逐步發展為涵蓋種植、研發、生産、銷售、服務的現代化全産業鏈企業。自2019年起,杞裏香在天貓、京東等主流電商&&的枸杞滋補類目中長期位居前列。
如今“雙十一”促銷戰已然開啟,杞裏香卻盡顯從容。這份從容並非僅源於行業榜首的資歷,更得益於産能、數字化與品牌力共同構建的硬實力。2021年,杞裏香位於西夏區移民村同陽新村的扶貧車間正式投運;2023年,在銀川市各級政府的協助下,杞裏香僅用10個月便建成佔地42畝的枸杞健康産業園。該産業園包含枸杞精深加工數字化生産線、智能倉儲物流中心、創新研發中心等設施,不僅讓企業徹底告別場地租賃模式、大幅提升産能,更推動其邁入數智發展新階段。
杞裏香總經理祁珍&&,熱銷季最大的壓力來自備貨。企業擁有800多個品類,庫存盤點至關重要。智慧化數控&&上線後,庫存數據清晰明了,庫存周轉率提升30%。在物流效率方面,枸杞健康産業園的物流周轉率較以往提升20%,生産原料歷經生産、包裝、分揀打包、出貨等流程後,出廠時已成為快遞件。
為推動“土特産”向“新國貨”轉變,杞裏香一方面在上游深耕標準化種植,改變“山貨”良莠不齊的舊形象,另一方面在下游細化消費群體與場景,打造莫小吉、純耕、東方頌等品牌,打破枸杞“中老年專屬”的刻板印象,使其成為受年輕人青睞的快消品,同時持續拓展産品矩陣。
“一路走來,無論是廠房建設、技術改革還是用工,都得到了銀川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銀川枸杞産業發展的良好勢頭、優質的營商環境以及不斷提升的城市美譽度,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祁珍説。事實上,杞裏香與銀川實現了“雙向奔赴”。企業每年提供600多個就業崗位,其中包含100多名移民和80多名殘疾人,累計培養400多名電商直播人才。
一花獨放難成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深秋時節,銀川百日攻堅戰各建設項目現場依舊熱火朝天。在威力傳動風電增速器智慧工廠項目現場,工人正抓緊安裝調試設備。該項目建成後,年産風力發電增速器將達4000&,成為我國北方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産業鏈最完整的大型風力發電增速器研發生産基地,徹底打破國內陸上大功率增速器長期依賴外部配套的局面。同時,項目將有力帶動本地區智能製造産業集群發展,促進清潔能源與裝備製造産業融合,成為本地穩定的經濟增長點,助力銀川乃至寧夏高端裝備産業高質量發展。
5年來,銀川守正創新、銳意進取,取得了經濟總量進位、創新發展突破、産業結構優化、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大局穩定等開創性的進展、突破性的變革、歷史性的成就。目前,銀川市經濟總量即將邁上3000億元&階、增速領跑西北、首府首位度鞏固提升,全市地區生産總值從2020年2056.15億元增長到2024年2939.53億元。三大指標實現“三個突破”,人均地區生産總值突破10萬元大關,固定資産投資突破千億大關,一般公共預算突破200億大關,省會(首府)城市GDP首位度達53.4%,位居全國第一。
一家首店激活消費新空間
對於住在金鳳區閱海萬家小區的市民謝玉婷來説,周末去閱彩城已成“固定節目”。“先買杯喜茶或茉莉奶白,二樓逛服裝店看折扣,累了去四樓探新餐廳,逛一天都不累。”幾年來,這座家門口的商業綜合體業態愈發豐富,常給她新的驚喜。

在閱彩城,謝玉婷能在中歐班列進口商品保稅店選全球好物,到華為智能生活館嘗鮮全場景新品,去“山下有牛”奶飲店嘗試本土新飲品。首店聚集帶來的新鮮服務與産品,讓她每週都忍不住打卡發朋友圈:“很多首店的東西從沒見過,特別有趣!”
閒不住的謝玉婷,朋友圈打卡定位遍佈銀川。節假日約朋友出游,在漫葡小鎮和“媒婆哥”合影,去懷遠觀光夜市買手工辣條,到興慶區看鼓樓燈光秀……“以前愁朋友來沒處逛,現在糾結有限時間怎麼安排更多行程,銀川消費越來越多元了!”謝玉婷説。
近年來,銀川聚焦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建成鳳凰幻城、漫葡小鎮等10余條特色街區,懷遠觀光夜市、敬德夜市等10余個夜市,以及閱彩城、新華商圈、悠閱城智慧商圈&&,為市民游客提供豐富消費選擇。
消費變化也藏在生活點滴中。5000余場商圈促銷、餐飲展覽等活動輪番上演,汽車、家電等消費券持續發放,帶動重點消費與數字、綠色等新型消費快速發展,既擴大消費,又改善生活品質,激發消費市場活力。
“十四五”前4年,銀川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為788.69億元、791.62億元、806.46億元、856.4億元,佔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分別為59.1%、59.1%、59.5%、60.2%。如今,銀川市獲評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範城市、第一批全國零售業創新提升試點城市等,消費作為經濟“主引擎”、民生“晴雨表”的作用愈發凸顯。
一段脫貧故事映照振興路
在賀蘭縣洪廣鎮欣榮村的日間照料中心,村民康強的身影每天都很顯眼。因為他行動不便,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員特意為他安排了登記村民信息的工作——這份看似簡單的活兒,他卻做得格外用心。正是這個公益性崗位,不僅讓他有了一份收入,也讓他重新找回了“被需要”的價值感。
十餘年前,一場意外讓康強失去重體力勞動能力,獨自撫養3個女兒的他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家庭也成了村裏的重點幫扶對象。“十四五”時期,欣榮村瞄準鄉村振興目標,一邊建設溫棚發展蔬果種植,一邊引進龍頭企業培育菌菇、紅樹莓等特色産業,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為村民搭建了穩定增收的&&。
政策紅利的持續助力,讓康強家的生活有了新希望。現在,除了公益性崗位的收入,他還享受低保、殘疾補貼、監測戶醫保優惠、村集體産業分紅等十余項幫扶政策。多項政策精準疊加,為這個一度陷入困頓的家庭築牢了保障網,家庭年收入穩定在4萬元左右。今年3月,隨着各項幫扶措施成效不斷顯現,康強家成功消除了返貧致貧風險。
“十四五”規劃實施以來,銀川市始終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全力推動農林牧漁業轉型升級,農村發展活力不斷釋放,農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産值實現跨越增長,從2020年的156.97億元增至2024年的211.71億元,年均增長率穩定在7.77%。産業發展的紅利切實惠及廣大農民,2020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428.4元,2024年增至22299元,年均增長率達7.9%。如今,農村住房條件改善、交通出行便捷、公共服務完善,越來越多農民過上了“錢袋子鼓、日子甜”的幸福生活。
一片惠民圖景滋養城市魂
在銀川市非遺保護中心的研學課堂上,藍白交織的染布在陽光下泛着溫潤光澤。10歲小學生李一諾小心翼翼地拆解手中棉線,一塊帶着不規則花紋的扎染方巾漸漸展露真容。“原來藍布上的白花是繩子捆出來的,太神奇了!”這是銀川市非遺主題研學活動的日常場景,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魚穎帶領孩子們一步步完成扎布、染布、氧化等工序,讓千年扎染技藝在指尖得以傳承。

無論是“新型文化空間”裏的靜心閱讀、社區市民驛站中的非遺體驗,還是“百姓大舞&”上的群眾演出、公益性惠民演出裏《轅門一帳》引發的陣陣喝彩,這樣的文化場景如今在銀川俯拾皆是。“十四五”時期,銀川市以文化惠民工程為抓手,持續將優質文化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截至目前,全市已打造各類特色文化活動陣地,年均開展惠民演出、研學體驗等活動超千場,讓市民在親身參與中感受文化溫度,不斷提升文化獲得感與幸福感。
文化惠民的深入推進為文化産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近年來,銀川市聚焦産業載體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文化産業項目落地生根:新增漫葡小鎮、農墾玉泉國際葡萄酒莊、智慧宮3個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全市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基地總數達到4個;同時還擁有自治區級文化産業示範基地27個、示範園區2個、文化旅游創意産品基地6個。截至目前,全市文化企業數量增至3851家,從業人數達12256人,文化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穩步提升,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在産業結構上,銀川市已形成多元發展、特色突出的産業格局。以文化旅游、影視動漫、文博會展為主導,演藝娛樂、工藝美術、印刷出版等産業協同發展,既延續了非遺技藝等傳統文化脈絡,又培育了沉浸式演藝等新興業態。如今的銀川,不僅是群眾共享文化成果的幸福家園,更是文化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活力熱土,在文化賦能城市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