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大武口區始終堅持“人才強區”戰略,推出“立體引才、&&聚才、環境留才”等一系列務實舉措,全力營造近悅遠來人才生態,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創新引才模式 實現“人才匯聚”新突破
組建“引才小分隊”,奔赴區外高校及科研院所“上門請才”,引進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北興激光等“高精尖”科技人才團隊4個,落地高端裝備製造等項目4個。柔性引進長春理工大學、清華大學博士及博士後18名,累計引進人才700餘人。聚焦裝備製造、新型材料等産業需求,提供就業崗位8012個,與企業達成就業意向1456人。開展大武口籍在外人才徵集行動,通過線上線下等渠道徵集各領域在外優秀人才信息900余條,實現“城”與“才”的雙向奔赴。

推動産才融合 夯實“人才培育”強基礎
組織開展“訪校招才 産才融合”“智薈大武口・才遇未來”百名高校學子城市行等活動,加強與西安科技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等區內外高校人才交流合作。積極對接寧夏藝術職業學院、寧夏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簽訂産教融合發展協議,搭建文旅産業人才輸送培養合作&&。緊扣全年人才重點任務各成員單位領題打造《青年人才季》《教師人才隊伍“凝心鑄魂”思想政治引領培育》等人才項目11個,支持項目資金36萬元。精準培育重點領域人才,培訓高技能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及專業技術人才1500餘人,持續建強本土人才隊伍。

優化用才機制 釋放“人才價值”高效能
搭建人才幹事創業&&,依託食用菌工程中心和菌種擴繁中心&&,籌建大武口區食用菌産業協同創新中心,構建“人才引育+種質資源庫+育種中心+技術轉化&&”體系,形成食用菌産業集群。選派16名科技特派員深入20余家企業開展技術指導、諮詢服務等工作,提升企業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能力。申報“聲光晶體”等自治區專家服務基地人才載體2個、自治區特聘專家8人、博士後工作站1個,吳夏蕊、馮寶忠獲批自治區科技領軍人才,郭從喜獲評“大國工匠”,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生動局面。

優化留才生態 營造“近悅遠來”軟環境
聚焦人才實際需求,創新推出“與武有約 四季相伴”人才服務活動,舉辦人才主題交流活動40余場次,精準覆蓋各領域人才600餘人次。聚焦人才“關鍵小事”,做優人才優厚待遇保障,構建“人才驛站+人才租賃住房+人才公寓”全鏈條住房保障體系,累計為435名人才解決住房需求。打造大武口區人才活動驛站,為人才提供休閒娛樂、讀書交友專屬活動空間,有效拓寬人才交流“朋友圈”,增強人才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