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銀川10月18日電(記者任瑋)近日,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發布研究成果《城市綜合發展指數報告(2025年)》,報告從創新城市、宜居城市、美麗城市、韌性城市、文明城市、智慧城市六個方面分別開展評估,寧夏銀川市在國內36個主要城市中位列美麗城市第四、文明城市第十。

從專題分析看,美麗城市聚焦空氣清新、水體潔凈、土壤安全、生態良好、人居整潔等方面開展評估。近年來,銀川市通過深入實施全方位污染防治、全過程生態保護、全領域綠色轉型三大工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開展PM2.5攻堅專項行動,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上升5.9%;實施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綜合治理,黃河銀川段水質穩定保持二類進出;建設“四水四定”試點市、國家市級水網先導區,高效節水灌溉覆蓋率超50%,完成全國首筆河湖再生水利用置換用水權交易案例;制定印發《“無廢城市”建設任務清單》,開工建設西北地區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危廢綜合處置基地;深入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銀川市水泥産品入選全國首批産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名單;推進全領域綠色轉型工程,今年1-8月全市規上工業能源消費量同比下降8.1%,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強度同比下降10.8%。

文明城市評估主要聚焦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和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等方面。近年來,銀川市升級陣地功能、抓實理論傳播、真情服務群眾、弘揚社會新風,凡人善舉不勝枚舉、道德典型層出不窮。目前,全市共有25名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獲得者、52名“中國好人”、5名全國“新時代好少年”、226名自治區道德模範、57名“寧夏好人”……先進典型示範引領效應不斷擴大。銀川深化拓展文明實踐探索創新經驗做法被收入《中國精神文明建設年鑒》,成功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十連冠”、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

同時,銀川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建立健全民生“十心”實事長效機制,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加快建設品質強市、醫教強市、法治強市。堅決打好城鄉煥新攻堅戰,新啟動106個老舊小區改造,啟動17處、2644戶城中村和6064處危舊房改造工作;堅決打好增進民生福祉攻堅戰,高質量推進50件民生“十心”實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民生支出高達75%;深入實施教育資源優化賦能計劃,實施教育領域基礎項目28個,年度新增學位7100余個,成功入選教育部中考改革試點;深入實施醫療健康提質優享計劃,加快推進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改擴建等項目建設,市中醫醫院牽頭成立全區中醫藥創新發展聯盟,縣級綜合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全部達到國家基本標準。(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