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份《城市綜合發展指數報告(2025年)》發布 寧夏銀川成績亮眼排名靠前-新華網

全國首份《城市綜合發展指數報告(2025年)》發布 寧夏銀川成績亮眼排名靠前

2025-10-17 17:42:57
來源:銀川市委宣傳部

  近日,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在慶祝第56屆“世界標準日”主題活動上首發研究成果《城市綜合發展指數報告(2025年)》。該報告從創新城市、宜居城市、美麗城市、韌性城市、文明城市、智慧城市六個專題,分別開展評估,在國內36個主要城市中,銀川位列美麗城市第4位、文明城市第10位。

  據了解,該報告首次面向城市層面構建了銜接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與國內最新城市工作政策要求的評價體系,既是衡量城市可持續發展水平的“體檢表”,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導航圖”,為城市治理提供了科學量化支撐。

  從專題分析看,美麗城市測度聚焦空氣清新、水體潔凈、土壤安全、生態良好、人居整潔等方面開展評估。銀川西有“父親山”賀蘭山,東有“母親河”黃河,城內湖泊眾多,濕地連片,有七十二連湖,80萬畝的水面,人均濕地面積全國第一。近年來,銀川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實施全方位污染防治、全過程生態保護、全領域綠色轉型三大工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建設生態強市。開展PM2.5攻堅專項行動,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上升5.9%。實施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綜合治理,黃河銀川段水質穩定II類進出。制定印發《“無廢城市”建設任務清單》,開工建設西北地區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危廢綜合處置基地。典農河入選水利部2025年幸福河湖建設名單。深入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銀川市水泥産品入選全國首批産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名單。強力推進全領域綠色轉型工程,全市1-8月規上工業能源消費量同比下降8.1%,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強度同比下降10.8%,西北地區首個“綠電小鎮”建成投運,成功入選國家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試點城市。提標提質“四水四定”試點市、國家市級水網先導區,高效節水灌溉覆蓋率超50%,完成全國首筆河湖再生水利用置換用水權交易案例,推動“水資源”向“水資産”深度轉變。

  從文明城市測度專題看,主要聚焦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和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等方面開展評估。

  近年來,銀川市堅持“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目標要求,升級陣地功能、抓實理論傳播、真情服務群眾、弘揚社會新風,凡人善舉不勝枚舉、道德典型層出不窮。目前,全市共有25名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獲得者、52名“中國好人”、5名全國“新時代好少年”、226名自治區道德模範、57名“寧夏好人”……先進典型示範引領效應不斷擴大。深化拓展文明實踐探索創新經驗做法被收入《中國精神文明建設年鑒》,成功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十連冠”、文明城市“五連冠”。銀川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建立健全民生“十心”實事長效機制,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加快建設品質強市、醫教強市、法治強市。堅決打好城鄉煥新攻堅戰,新啟動106個老舊小區改造,啟動17處、2644戶城中村和6064處危舊房改造工作,推動城市更宜居、更韌性、更智慧。堅決打好增進福祉攻堅戰,高質量推進50件民生“十心”實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民生支出高達75%。深入實施教育資源優化賦能計劃,實施閱海灣高級中學等教育基礎項目28個,年度新增學位7100余個,成功入選教育部中考改革試點。成功入選教育部中考改革試點。深入實施醫療健康提質優享計劃,加快推進市第一人民醫院改擴建等項目建設,市中醫醫院牽頭成立全區中醫藥創新發展聯盟,縣級綜合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全部達到國家基本標準。

  下一步,銀川市將繼續統籌發展和保護、發展和民生、發展和改革、發展和安全等重大任務,聚焦“雙示範市”建設,接力實施五八強首府戰略,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繼續團結帶領全市各族群眾,為建設美麗新寧夏、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寧夏新篇章作出新的首府貢獻。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