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稅務:塞上秋收繪豐年 稅助發展譜新篇-新華網

銀川稅務:塞上秋收繪豐年 稅助發展譜新篇

2025-10-17 13:10:16
來源:寧夏區稅務局

  秋風掠過賀蘭山麓,銀川近郊處處涌動着豐收的熱潮。棗林裏,紅瑪瑙般的果實壓彎了枝頭;葡萄園中,成串的釀酒葡萄等待採摘;連片稻田裏,沉甸甸的稻穗下,體肥爪壯的稻田蟹正悄然生長……這幅五彩斑斕的塞上秋收圖背後,一場關於産業融合、科技賦能與開放共贏的深刻變革,正在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産業融合:從“單一種養”到“多元發展”的增收畫卷

  在賀蘭縣“稻漁空間”,3600畝田園綜合體內正演繹着“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的生態循環。這裡已從傳統的種植養殖向休閒旅游、加工銷售全鏈條拓展,每年接待游客超20萬人次,綜合收入突破億元。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稅務人員詳細輔導我們規範核算體系、準確適用稅收優惠政策。在稅務部門的支持和引導下,我們進一步健全了稅務合規內控機制,為接下來的發展夯實制度基礎。”園區運營企業財務負責人趙建文説,企業長期保持的良好納稅信用也轉化為了實實在在的競爭力——銀行授信額度提升50%,供應商結算賬期平均縮短20天。

  産業融合發展在永寧縣玉泉營農場的葡萄園裏同樣生動。這裡是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核心産區,年均日照超過3000小時,釀酒葡萄種植面積近13萬畝,年産量突破9萬噸。

  “從合作社成立初期,稅務人員就經常通過徵納互動&&、下戶輔導等形式,幫助我們準確理解政策、規範申報流程。”永寧縣玉良榮豐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辦稅人員沈文婷説。2025年上半年,該合作社將享受到的稅費優惠用於葡萄産品精深加工技術升級中,産品附加值不斷提升。

  智慧賦能:從“傳統耕作”到“數字管理”的科技躍升

  在靈武市寧夏綠先鋒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科技創新正在重塑傳統農業的面貌。這家企業打造的“農業社會化+智慧農業”&&,已成功聯通1個智慧農業示範基地和7個鄉村服務中心,接入1785&智能化設備,實現119.77萬畝次農業作業的智能監測。

  “我們就像農業的‘數字中樞’。”企業負責人王剛形象地比喻,“農戶通過手機APP就能預約農機服務、獲取種植建議,傳統農事正變得高效精準。”

  在企業創新的關鍵階段,銀川市稅務部門組織專項調研團隊主動上門對接,圍繞智慧農業企業的研發痛點,詳細解讀稅收政策,現場收集企業訴求。“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後,減免的近120萬元稅款為我們接下來的創新投入儲備了寶貴動能。”財務負責人馬麗娟説。

  開放共贏:從“本土特色”到“國際舞&”的品牌之路

  成立於1997年的寧夏天然蜂産品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如今已成功將寧夏的“甜蜜滋味”送往世界各地。公司總經理郭學平感慨道:“在每個關鍵發展節點,都能感受到稅務部門的貼心陪伴。”

  面對複雜的國際貿易環境,銀川市稅務部門組建專業服務團隊,幫助企業梳理跨境稅收政策,分析海外稅制動態,確保企業依法依規享受政策紅利。

  “截至今年7月底,我們享受出口退稅200余萬元,這筆資金被用於拓展銷路和蜂農技能培訓,形成了‘政策支持—産業升級—反哺生態’的良性循環。”郭學平説。

  品牌的國際化之路在葡萄酒産業中也愈發清晰。如今,越來越多酒莊跳出傳統生産經營模式,探索“葡萄酒+文旅”融合發展。

  “我們酒莊現在成了‘網紅打卡點’,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寧夏賀蘭紅酒莊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單忠林介紹,“稅務部門專門定制的‘民宿行業政策套餐’,讓我們在延伸産業鏈時能夠‘輕裝上陣’。”

  金秋的豐收不僅是大地對辛勤耕耘的回饋,更是現代農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生動見證,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稅收力量的精準滴灌、創新活力的持續迸發與誠信經營的深厚積澱,共同譜寫着鄉村振興的動人樂章。(王皎露)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