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掃黃打非”辦公室組織中央駐寧媒體及寧夏各媒體走進吳忠市利通區古城鎮怡園社區,開展“掃黃打非·護苗·綠書簽行動”集中採訪活動,通過聽取匯報、實地查看和隨訪交流,各路媒體深入了解了這個社區將“護苗”行動融入基層治理的創新實踐。
走進怡園社區,濃厚的“護苗”氛圍撲面。社區宣傳欄、文化墻上,張貼着由青少年親手繪製的“保護版權”主題手抄報和非遺綠書簽,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據了解,古城鎮怡園社區創新推行“三隊伍四課堂”工作模式,組建專職、兼職、志願者三支隊伍,將“掃黃打非”工作深度融入全民閱讀、文藝宣傳、網絡傳播、普法宣傳四大課堂,形成了家校社聯動的協同防護網。
在怡園社區網格管理中心,社區黨委書記吳旗介紹説,社區依託25名專職網格員,對轄區內3所學校周邊的書店、文具店等場所開展了10余輪“掃黃打非·護苗”專項排查,走訪商戶19家,督促經營戶簽訂《青少年保護承諾書》,從源頭切斷有害信息傳播渠道。社區還設置了3個專屬舉報箱,並實行涉未成年人線索“48小時反饋”機制,確保問題能得到快速處置。
“這是我們小朋友自己做的‘綠書簽’掐絲畫,在傳承‘非遺’的同時,也記住了要支持正版、綠色閱讀。”在怡園社區“掃黃打非文創基地”,工作人員楊東煌向媒體介紹。社區將非遺傳承與“護苗”行動巧妙結合,邀請非遺傳承人教授剪紙、掐絲畫等,引導孩子們在作品中融入“綠書簽”元素。此外,社區文藝團隊自編自演的《綠書簽護苗成長》快板等節目,已在7個小區巡演9場,讓版權保護知識在歡聲笑語中傳遞。
針對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特點,怡園社區開展了分層分類的“護苗”活動。面向小學生開設“健康上網 綠色閱讀”互動課堂,通過情景模擬教會他們識別不良信息;為初中生設計“預防校園欺凌”等主題活動,邀請專業人士進行案例教學;同時,聯動學校開展“親子共讀”活動,將護苗行動延伸至家庭,形成“社區引導、家長示範、孩子踐行”的良好氛圍。
“我們社區作為護苗行動的一線陣地,一直致力於把工作做實做細,通過開展非遺綠書簽製作、組織觀看宣教視頻等孩子們喜愛且樂於接受的形式,將綠色閱讀、文明上網的理念浸潤其中,起到潛移默化的宣傳效果。”吳旗説,“這次成果展示是對我們社區護苗工作的一次集中檢驗,我們會繼續努力,用心用力用情把這道防護網織得更密、更牢。”
據悉,近年利通區充分發揮“掃黃打非”工作機製作用,通過每季度召開聯席會議、下發重點任務清單、強化部門協同聯動等多種方式,凝聚起法院、檢察、教育、公安、市場監管等多方力量,共同推進“護苗·綠書簽”行動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深度融合。
今年以來,利通區共檢查校園周邊文化經營場所70余家次,清理收繳各類“問題”出版物700余冊,依法查辦多起傳播有害信息案件,約談違規網絡主播12人次,有力震懾了涉“黃”涉“非”違法行為,為未成年人構築清朗的文化空間。(馬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