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鹽鹼地“借鹹生鮮”逆襲事-新華網

寧夏,鹽鹼地“借鹹生鮮”逆襲事

2025-10-13 16:48:26
來源:寧夏日報

  白花花的鹽鹼地如何才能實現“逆襲”?

  鹽度高、鹼性大的特點,令絕大多數農民對這種“種啥啥不長”“養啥啥不活”的土地分外頭疼。但在鹽鹼地總面積逾250萬畝的寧夏,越來越多曾無人問津的鹽鹼地換了“活法”。

  近年來,得益於養殖技術的突破和養殖模式的創新,令鱘魚、澳洲淡水龍蝦、大西洋鮭等水産品紛紛“游”入寧夏的鹽鹼灘,化身為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和發展特色産業的“新客”。

  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星海鎮星海村,寧夏牧豐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的圓形養殖池裏,大小不一的澳洲淡水龍蝦正“張牙舞爪”地游來游去。合作社理事長馬巍巍熟練地下籠到其中一個養殖池,十來只蝦很快被提了上來。他隨手抓起一隻,約一拃長的龍蝦甩動尾巴,劈啪聲不絕。

  “這些小的是前一批訂單挑剩下的,你看這種60克左右的蝦,再等上十天半個月,體重就能達標。”馬巍巍説。

  將澳洲淡水龍蝦引入鹽鹼地養殖,是馬巍巍深思熟慮後的決定。2019年,他前往江蘇、浙江、廣東等地學習澳洲淡水龍蝦、羅氏沼蝦和南美白對蝦養殖技術,其間了解到澳洲淡水龍蝦具有耐低氧、耐鹽鹼的養殖特性,便萌生了將其引入寧夏本土化養殖的念頭。

  3年後,馬巍巍帶着團隊成立寧夏牧豐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讓澳洲淡水龍蝦、羅氏沼蝦等在寧夏安了家:“村裏鹽鹼地不少,我要做的就是如何讓這些外來商品蝦紮下根來。”

  石嘴山市地處寧夏引黃灌區北段,是全區土壤鹽漬化面積最大、程度最重的區域。澳洲淡水龍蝦的美味與否,與鹽鹼地的土壤、水質條件息息相關。馬巍巍找專業機構檢測後發現,星海村鹽鹼地富含鈣、鎂、鉀、硒等微量元素,更利於這些水産品生長。“這種蝦不但有蝦黃,46%的出肉率也比湖北、江蘇等地的小龍蝦高出不少。”

  2024年,馬巍巍在星海村蓋起18棟設施溫棚主攻澳洲淡水龍蝦,最終以每斤78元的價格,陸續銷售出4800斤。一年裏,澳洲淡水龍蝦的銷售期不到兩個月。從9月中旬起,馬巍巍收到的訂單逐漸增多。“今年,我們擴大規模養了約20萬尾澳洲淡水龍蝦,預計能産出1.5萬斤商品蝦,毛收入有望破百萬元。”除了商品蝦,馬巍巍還打算增設龍蝦繁育車間進行苗種培育和銷售。在大武口區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的支持下,星海鎮星海村澳洲淡水龍蝦羅氏沼蝦自繁自育項目已經開工建設。

  “澳洲淡水龍蝦的種苗標準很嚴格,我選了南方3個品種的蝦苗培養。”馬巍巍計劃明年保留1400斤種蝦,在4月到5月産出約500萬尾蝦苗,達到600多畝養殖面積後,主打蝦苗銷售,方便本地企業購苗自行養殖。

  對馬巍巍而言,澳洲淡水龍蝦安家寧夏僅僅是起點。他還打算在星海村現有的千畝水稻田嘗試稻蝦共作,通過套養提高龍蝦數量和質量,逐步擴大規模和産值,再將深加工、農家樂、研學等環節逐一串聯,最終實現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距離星海村約10公里的棗香村,石嘴山市富慧翔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鱘魚養殖“由鹹變鮮”的過程似乎更漫長。

  6000平方米的養殖車間內,58個12米長、5米寬、1.5米深的魚池兩列排開。入口處的一個魚池裏,幾尾一米出頭的鱘魚悠然游弋,蕩起道道漣漪。

  沿着魚池前行,可以看到每個池子的鱘魚個頭大小不一。“這是養殖了3年多的魚,在這裡只能算‘小魚’。”企業養殖人員呂炳和笑着指了指其他的魚池,“5到6年的鱘魚能長到一米多長,100多斤。你看遠處的那個池子,裏面是8年多的魚,算是養殖時間最長的,快3米長了,重量是300多斤。”

  呂炳和告訴記者,鱘魚屬於冷水魚,所以車間室溫一直控制在17攝氏度左右,魚池溫度則更低些。58個魚池裏,鱘魚數量會隨着養殖時間和魚身長度逐漸減少。超過7年的鱘魚開始在魚腹兩側儲存魚子,取魚子則要等鱘魚生長至10年以上。

  吸引山東人孟憲富來寧夏養鱘魚的同樣也是鹽鹼地。彼時在石嘴山市旅游的他,看到當地大片鹽鹼地,覺得很適合養鱘魚。“當時寧夏沒有人養鱘魚,我老家有人幹這行,技術比較成熟,可以填補這裡的産業空白。特別是當地鹽鹼地的水pH值約為8,與鱘魚原生的生存環境基本無差。”

  2017年,孟憲富在棗香村建廠養魚,又於兩年後搬至如今的新廠房,一步步擴大規模。今年他也沒閒着,又開闢新的養殖車間,準備嘗試魚菜共生。“養魚的水氮含量會更高,更適合蔬菜生長。”孟憲富説。

  養魚做醬是“慢工出細活”,設備要求比一般水産養殖更高。除了控制室溫,魚池內的水也會進行高溫消毒和過濾後實現循環利用。孟憲富説,一尾魚從魚苗到魚子醬,加工成本在1.7萬元到2萬元不等。他粗算了下,按照目前養殖情況,預計到2027年可以加工一批4噸到5噸魚子醬,再以500萬元每噸的價格,銷往黑龍江、北京等地的經銷商、餐飲企業及散客。

  鹽池縣怡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冷水三文魚養殖負責人馮俊在朋友圈發了1條8秒長的視頻,展示的是新鮮虹鱒魚肉,與一般市場裏銷售的成品無異。這些新鮮魚肉出自鹽池縣惠安堡鎮老鹽池村。在這裡,怡健生物的冷水三文魚養殖試驗進度已過半。自去年3月至今,不論是成魚養殖還是魚苗繁育,企業的三文魚養殖團隊都顯得更加得心應手。

  “目前養殖車間試驗的品種為虹鱒魚和大西洋鮭魚,現有3600多尾成魚,魚苗4.5萬多尾。最大的虹鱒魚重量已經超過了11斤。”馮俊説,今年年底企業預計能産出約1000尾虹鱒魚,主要銷往南方市場。同時養殖的大西洋鮭魚目前最重的每條達到6斤,按照14斤成魚的標準,預計可以在明年年底上市。

  企業養殖三文魚的契機,正是老鹽池村的鹽鹼地。經中國水産科學院前期調研檢測,企業發現老鹽池村鹽鹼地所在地下水含有12‰的鹽度,更適宜三文魚生長。

  截至目前,所有成魚生長都很穩定,故而怡健生物將三文魚産業發展重點轉向魚苗培育。“虹鱒魚的魚苗主要來自山東青島,大西洋鮭魚我們選擇的是冰島的品種。”馮俊説,因為鹽鹼地沒有可以參考或借鑒的經驗,團隊只能參考水産品養殖分別在淡水和海水的特點,一點點摳細節予以改良。從一年多的養殖情況看,虹鱒魚和大西洋鮭魚的魚苗長勢都不錯,這也讓養殖團隊有了更多信心。“今年年底我們計劃再孵化兩批魚苗,到時魚苗總量能達到10萬尾。”馮俊指着老車間旁正在建設的工地説,這正是今年“擴建”中的冷水三文魚養殖廠房,56個新魚池的直徑和深度全部增至8米和3米,為後續魚苗孵化做準備。

  在企業現有佔地2100多平方米的養殖車間裏,微濾機、液氧系統、恒溫設備等一應俱全。馮俊説,待生産循環穩定後,怡健生物將三文魚品種全部轉為大西洋鮭魚養殖,預計每年可産出1000噸大西洋鮭魚,以冰鮮或生冷切片的形式,銷往國內市場。屆時,將有更多地方的食客,品嘗到寧夏鹽鹼地裏出的這口“鮮”。(記者 劉加隆 徐佳敏 張唯 龔依然 王曉龍)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