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寧夏超高壓公司對靈州換流站加裝“保護罩” 護航鳥網“雙安全”
10月12日世界候鳥日當天,±800千伏靈州換流站內一派忙碌景象。國網寧夏超高壓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小心翼翼地為交流濾波器電容塔加裝電壓絕緣屏蔽罩。這層“保護罩”如同給電力設備穿上“防護鎧甲”,既隔絕鳥類誤入引發的放電風險,又為南遷候鳥撐起安全屏障。這一舉措,正是該公司守護“西電東送”大動脈與鳥類安全的生動實踐。
寧夏地處東亞—澳大利西亞與中亞兩條候鳥遷徙線的交匯地帶,黃河濕地孕育的百萬畝生態廊道成為數十萬候鳥的“中轉站”與“越冬地”。靈州換流站作為寧夏首座特高壓換流站,是靈紹直流工程的“電力心臟”,累計向浙江輸送電量超4100億千瓦時,其安全運行直接關係 “西電東送” 大通道的穩定。這座矗立在戈壁灘上的電力樞紐,曾長期面臨“鳥網矛盾”:交流濾波器電容器塔的層間距較小且電壓等級高,鳥兒進入後極易引發設備跳閘,而帶電設備也時刻威脅鳥類生命。
“以往驅鳥器、防鳥刺等手段治標不治本,鳥兒適應後仍會靠近設備。”該站副站長秦有蘇介紹,此次加裝的絕緣屏蔽罩為環氧樹脂材質,採用絕緣螺絲以及無溶劑氟硅結構膠扣壓牢固,絕緣性能優異,能有效避免鳥類接觸設備造成的雙重傷害。該公司將絕緣罩與電容器表面設置一定的空隙,確保不影響電容器的運行散熱。這一“以防為先”的舉措,正是該公司“防-救-育”護鳥體系的縮影。自2018年3月起,該公司便通過噴塗防水絕緣塗料、裝設氟硅絕緣膠預製件等絕緣化治理和安裝“激光+驅鳥炮”輔助護鳥措施,構建起靈州換流站的物理護鳥防線,鳥害導致設備跳閘次數顯著下降。
在穿越鎮朔湖濕地的賀湖線鐵塔周邊,人工棲鳥架已悄然搭建在離鐵塔不遠的空地上,與新型激光碟機鳥器、聲光告警器構成立體防護網。運維人員通過遠程監控系統,可實時追蹤鳥類活動軌跡,實現動態預警。“我們還建立了鳥類繁殖期&賬,對鐵塔上的鳥巢實行差異化守護,絕不在孵化期盲目清理。”現場負責人指着監控屏幕上的鳥群軌跡説。
去年6月,該公司曾在銀川東換流站成功解救一隻被困帶電區域的紅隼幼鳥,通過與森林公安局聯動,迅速完成救援並放歸自然,形成“發現-報備-救援-放歸”的快速響應機制,建立起標準化救助流程。在輸電線路沿線的村鎮和檢修現場,“電力+自然”科普活動也在持續開展,職工與村民通過識鳥圖片展和手冊學習鳥類保護知識,引導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候鳥守護行列。
從沙漠中打造“鐵塔長廊”與“綠色長廊”並行的生態線路,到為鳥類搭建“安全家園”,國網寧夏超高壓公司用“愛護、救護、巡護、守護”的全鏈條舉措,破解了能源安全與生態保護的對立困局。“候鳥的遷徙路線與電網的輸電線路同樣重要,都是需要守護的生命線。”該公司負責人&&,下一步將持續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電網運維有機結合,在電網建設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以央企擔當書寫生態保護與能源發展的雙贏答卷。(祁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