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錨定“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治理目標,以“專業化治理夯基、市場化運營提效、精細化管理賦能”為主線系統構建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推動治理工作走深走實。
目前,石嘴山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率達100%,近5年累計清運處置垃圾25.67萬噸。對照自治區2025年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覆蓋面超35%的要求,石嘴山市已覆蓋85個行政村,覆蓋率達43%。
近年在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過程中,石嘴山市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打造差異化運營模式,確保垃圾收運處置高效無死角。大武口區、平羅縣通過規範流程引入專業企業,簽訂專項服務合同,明確收運頻次與處置標準,推動服務專業化、標準化;惠農區深化“村收集——鄉轉運——區處理”三級機制,織密“點線面”結合的收運網絡。目前,三縣區農村生活垃圾均統一轉運至石嘴山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採用合規技術實現全鏈條無害化、資源化處理。
針對普遍存在的村民“不願分、不會分”的痛點,石嘴山市以“機制創新+習慣養成”為突破口,深化“兩次六分、四級聯動”模式,推動垃圾分類從“要我分”向“我要分”轉變。
在全市農村實行“初分+細分”兩步法,村民在院落初步分類,村級分揀點進行二次細分;着力構建“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縣統籌”責任體系,層層壓實治理責任。與此同時,同步推行積分制,村民正確進行垃圾分類可獲得積分,用於兌換生活用品或補貼,提升參與主動性與積極性。
石嘴山市還以“網格化管理+常態化考核”模式構建監督體系,推動保潔服務從“全覆蓋”向“高質量”升級。全面實施網格化管理,明確“定路段、定區域、定標準”要求,保潔人員每日開展巡查清掃。下轄三縣區通過“日常巡查+專項檢查+隨機抽查”強化監管,市級層面不定期開展督導檢查,持續推動保潔服務提質增效。
深化宣傳引導共治。石嘴山市以多形式宣傳、多場景實踐為載體,推動治理模式從“政府幹、群眾看”向“大家幹、一起管”轉變。通過微信群、宣傳標語、墻體彩繪、入戶講解等方式普及垃圾分類知識;開展志願服務活動,以黨員幹部帶頭、村民代表跟進的方式,帶動群眾廣泛參與。依託5個重點小城鎮、19個美麗村莊建設,補齊垃圾收集轉運設施短板,為治理工作穩定運行提供硬體支撐,引導村民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 “監督者”。(雷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