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銀川9月29日電 入秋以來,寧夏銀川市雨水充沛,野生蒿草長勢迅猛,蒿屬花粉導致的過敏性鼻炎和哮喘患者較往年明顯增多。銀川市林草和園林管理局全面啟動清除野生蒿草集中治理行動,守護市民呼吸健康。
蒿草作為西北風沙侵擾地區先鋒物種,耐乾旱、耐貧瘠,能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同時,蒿草本身具有較強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如艾蒿可活血止血,蒿子面也是地方特色美食。
蒿草花粉致敏,主要因其顆粒微小,易進入呼吸道,花粉表面及內部蛋白質易被人體免疫系統識別為異物,引發過敏反應,從而導致鼻塞、流涕、眼癢、喉嚨癢等症狀。生態植被專家建議,讓危害較小的防沙植物逐步替代蒿草,而非滅絕蒿草物種。
針對群眾反映的蒿草致敏問題及訴求,銀川市林草和園林管理局及時分析研判,於8月下旬下發《銀川市林草和園林管理局關於開展建成區內綠地野生蒿草集中治理工作的通知》,按照“突出重點區域,逐步擴大範圍”的工作思路,重點聚焦居民區、學校、醫院等人口密集區域及周邊綠化帶、分車帶、行道樹,開展拉網式排查,摸排出全市建成區共19處約170余畝野生蒿草集中生長區,精準劃定治理範圍。
隨後,各養護單位開啟“人工+割草機+工程車”聯動模式,確保“清一片、凈一片”,有效遏制了蒿草花粉擴散蔓延態勢。
興慶區自然資源局聯合轄區街道辦事處、住建交通局物業辦等,動員物業服務企業、商戶等積極參與,形成“部門聯動、多方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力推動除蒿行動高效開展。
賀蘭縣組織幹部職工與志願者開展蒿草集中清除行動,並廣泛動員西部計劃志願者投身此次活動,深入轄區蒿草密集區域,採用手工拔除、工具清理等方式,為改善縣域人居環境貢獻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