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口區“五榴”行動有形有感有效-新華網

大武口區“五榴”行動有形有感有效

2025-09-28 17:27:04
來源:大武口區委宣傳部

  今年以來,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大武口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入實施“五榴”行動,有形、有感、有效推動了黨的民族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實施“榴潤”行動,築牢思想根基“壓艙石”

  大武口區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黨員教育、幹部教育、國民教育體系,以“一館一學堂一基地”為引擎,分層分眾推進宣傳教育,開展馬克思主義“五觀”百場萬人大宣講、民族團結進步月系列主題活動等40余場(次),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四個與共”共同體理念,增強“五個認同”。

  設立“紅石榴學堂”“統一戰線”專欄,創新推出“榴”在大武口宣傳教育品牌,不斷提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工作傳播力、影響力。

  ——實施“榴富”行動,激活共同富裕“動力源”

  大武口區堅持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中,謀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1+6+N”融合工作,加快發展“六新六特六優+N”産業,打造“3+1”産業集群。

  與此同時,以“圍繞主線辦實事”為抓手,聚焦民生保障、生態修復、完整社區等,在轄區實施一批居民增收、教育提升、醫療健康、住房安居等民生工程,着力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項目化、具體化。

  紮實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工作,對20家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示範單位進行提檔升級和重點培育,打造了萬盛社區“五心家園”互嵌式社區、隆惠村菌菇産業園致富基地等特色品牌,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更大範圍覆蓋,更深層面加強。

  ——實施“榴美”行動,搭建交往交流交融“連心橋”

  以特色實踐構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進情感交流與文化融合,凝聚發展共識。今年以來,以“我們的節日”為抓手,依託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開展“金蛇獻瑞迎新春”“粽情石嘴山 炫美星海湖”“愛尚大武口 粽享端午情”等主題活動,舉辦“社區鄰里節”“百家宴”“文明實踐趕大集”等社區活動,累計開展50余場次。

  着力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路徑,打造鳴沙社區、萬盛社區等互嵌式社區3處。舉辦工業文化攝影展、石嘴山環星海湖半程馬拉松、賀蘭山汽車摩托車文化嘉年華、“陶潤中華魂 瓷繪同心圓”陶瓷文化藝術展等活動賽事,全面推進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

  ——實施“榴築”行動,攜手同心共築“平安墻”

  深化“普法責任制”,大武口區推動法律“八進”全覆蓋,編印各類普法宣傳手冊5000余份,舉辦宣傳活動100余場次,不斷提高黨員幹部和各族群眾的法治意識。

  大力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大武口區打造“互聯網+網格”社會綜合治理&&,做到區、鎮(街道)、社區(村)法律服務中心全覆蓋。

  打造“紅石榴”調解室,大武口區深化“法律明白人”等基層治理品牌,引導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用法、解決問題靠法,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實施“榴實”行動,守護平安和諧“幸福家”

  大武口區將法治理念、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貫穿於民族事務治理的全過程、各環節,創新城市民族工作機制,將民族事務納入網格化管理,構建“鎮(街道)黨委—社區(村)黨組織—網格黨支部—黨員中心戶”四級治理體系,推行網格化精細管理模式,推進民族事務治理制度化、程序化和法治化。

  搭建民族事務治理新&&,發揮“警網融合”機制優勢,大武口區不斷拓寬群眾權益保障新渠道,創新基層聯動調處機制,確保各族群眾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