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工智能以驚人的速度改變着世界時,寧夏能不能抓住機遇、擁抱AI,在醫療健康領域乘風破浪,讓每一位老百姓都享受技術進步帶來的時代紅利?
9月23日,來寧參加九三學社中央第四十五次科學座談會的部分院士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寧夏有優勢、有能力在“人工智能+醫療健康”方面破題起勢、作出樣板,或可打造AI賦能醫療健康的西部高地。
破題起勢,寧夏有什麼
對於寧夏來説,“AI+醫療健康”,絕不是原地起跳,而是水到渠成。
“在過去10年裏,寧夏在互聯網醫療方面已經走得很領先,展現出很強的創新能力。”百川智能創始人兼CEO王小川點讚。“寧夏大力布局算力産業,為發展醫療人工智能提供各類得天獨厚的優勢。”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説。深圳市朗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建湘則&&,寧夏構建的算力産業,能夠支撐人工智能在醫療健康方面的應用,惠及每一位老百姓……
寧夏何以贏得專家們的青睞?
事實上,10年前,優質醫療資源不足、服務水平不高、家庭醫生短缺等問題,都是寧夏醫療衞生事業發展的瓶頸。
如何突破瓶頸,讓新一代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應用與創新?寧夏大膽探索、主動作為,2015年成為全國遠程醫療政策試點,2018年建設首個國家“互聯網+醫療健康”示範區,2025年申報建設國家醫療健康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
在先行先試上,寧夏成為“互聯網+醫療健康”策源地,率先拆除各級醫院“圍墻”,通過全區醫療“一張網”、醫療健康“一個碼”、全面健康“一個庫”、自治區級“一個&&”,推動系統和醫生資源雲化部署,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應用服務模式。
在優勢厚積上,寧夏成為算力數據“集聚地”,建成全國首個“萬卡級”智算基地,算力綜合指數進入全國前十。
在場景應用上,寧夏成為“孵化地”,完成了人工智能輔助診療應用等40個應用場景搭建。全區81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部接入DeepSeek國産醫療大模型,22個縣(市、區)的鄉鎮衞生院、村衞生室實現基層人工智能輔助診療全覆蓋。其中,中衛市“互聯網+醫療健康”一體化&&搭載微服務應用671項,打通58家廠商4300余個接口,實現患者就醫信息“標識統一、數據同池、秒級共享”……
10年間,從推動智慧遠程會診鏈結鄉村,到人工智能輔助診療覆蓋所有的基層醫療機構,寧夏以數字之力重塑醫療健康生態,讓人工智能成為支撐醫療健康事業與生命健康産業的新質生産力。
乘勢起跳,寧夏靠什麼
AI正在全方位重塑醫療健康的生態:一名優秀的醫生加上AI,可以服務原來10倍的患者;一名基層醫生有了AI,可以基本達到三甲醫院醫生的水平。
毋庸置疑,AI已經成為新的生産力的代表,各地都在搶佔AI醫療的制高點。
專家們一致認為,立足自身優勢,寧夏完全可以打造成為西部人工智能賦能醫療健康的高地。
“寧夏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以及在數據方面領先的實力,我們希望寧夏把這些優勢轉化為醫療健康人工智能的創新優勢,打造西部醫療健康人工智能的高地,不僅解決本地看病難的問題,還能輻射到西北五省區,形成新的數字經濟增長極。”董家鴻説。
對寧夏有這樣的期望,緣於董家鴻院士與寧夏的深度合作。
去年8月,作為肝膽外科、肝臟移植專家的董家鴻,率領清華長庚醫院肝膽團隊與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開展深入合作,短短幾個月,不僅完成了肝膽大模型重大研發項目立項,還啟動了數智肝膽重點實驗室申報。寧夏是肝病高發地區。董家鴻及其團隊推出AI肝膽智能體,並於前不久在北京發布,將國內頂尖肝病專家的臨床經驗數字化、智能化,以此為基礎構建大模型,並應用於寧夏。
“清華有優質肝膽專家團隊和豐富的創新成果,寧夏有良好的政策環境和需求,我們希望集成優秀資源,在寧夏打造頂天立地的惠民的肝膽人工智能醫院,讓老百姓獲得實惠,讓寧夏把算力優勢切實轉化為産業優勢、轉化為民生福祉。”董家鴻&&。
北京左手醫生科技有限公司,已與寧夏“牽手”4年。
2021年,企業將互聯網醫院落地銀川,在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將智能醫生應用於診前、診中、診後的全流程服務;在中衛市,將智能醫生推廣到家庭,為市民提供智能健康服務。“我們深感寧夏政策開放、勇於探索,區域敢為人先的精神突出,生態氛圍良好。這種環境對推進醫療與人工智能結合這樣敏感而剛需的領域非常關鍵。”企業創始人兼CEO張超對企業在寧的發展信心十足,計劃進一步擴大與更多醫院及市民的合作;同時希望將智能醫生推廣至更多城市,為老百姓提供更可及、高質量、負擔得起的醫療健康信息服務。
王小川則認為,當前階段寧夏是中國推動“人工智能+醫療健康”一個非常好的突破點,有望借此打造西部醫療高地。“寧夏在全國範圍內並不是醫療資源最發達的地區,正因如此,在這裡開展試點,讓更多人能享受到優質的AI醫療資源,會形成非常好的示範效應。”王小川分析。
專家們的對寧夏充滿預期,更緣自寧夏當下的加速前行。
為進一步促進人工智能與醫療健康深度融合,寧夏協同整合算法、算力、數據、應用、人才等關鍵要素,以生態視角優化升級人工智能賦能醫療健康發展的組織框架與推進邏輯,打造人工智能賦能醫療健康創新發展生態體系。
風雲再起,讓我們共同見證!(記者 周一青 何婉蓉 何耐江 賀紫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