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代的洪流奔涌向前,一場以新質生産力為核心驅動力的文旅革新,正為西部大地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這裡,是寧夏。2024年,超8000萬人次的腳步在此匯聚,逾725億元的旅游花費,共同印證了這場變革的卓越成效,這組躍動的數字背後,是寧夏文旅跳出傳統路徑依賴,以創新為筆、以融合為墨的堅定實踐。
黃河奔涌,大漠蒼茫,人們對沙漠的想象,曾一度止於大漠孤煙與悠揚駝鈴的傳統圖景。而今,“新質生産力”的注入,一場名為“青春漠漠搭”的沙漠營地文化旅游季,以全新的時代語態,徹底重塑了這片金色海洋的內涵。它不再是單一的沙海獵奇,而是通過數字技術賦能、青年社群共創、多元場景融合,催生出一個充滿活力的新型文旅生態。35所高校400名青春體驗官、20個城市150余名網絡達人深度參與內容共創,在抖音、小紅書、微博等&&播發作品4100余條,話題曝光量超30億次,中衛文旅總曝光量達180.88億次。這不僅是營銷上的巨大成功,更是“新質生産力”將“流量”高效轉化為“留量”與品牌影響力的生動體現。當“扎草方格”這一荒漠治理的中國智慧,被巧妙地設計為獨一無二的沉浸式生態教育體驗時,中衛“沙漠業態”已然完成了從傳統觀光到複合型消費新場景的根本性“質變”。
如果説黃色是變革的動能,那麼紅色,便是寧夏融貫古今的醇厚底蘊與澎湃激情。這份“紅”,既有六盤山上,那段崢嶸歲月留下的赤誠初心,通過“行走的思政課”等研學模式,在新時代青年心中完成精神的傳承;也有賀蘭山東麓,那由陽光和風土醞釀出的醇厚殷紅,通過“文旅+葡萄酒”的深度融合,正從一瓶佳釀昇華為一種國際化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名片。
這些創新實踐的背後,是寧夏對綠色發展理念的堅守與昇華。賀蘭山、六盤山、羅山構築的生態屏障,不僅是地理守護,更是發展理念的自覺實踐。這份綠色底色確保所有文旅創新都行走在可持續發展的健康軌道上,彰顯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智慧。
在綠色發展理念指引下,“文旅+百業”的融合創新在寧夏全域鋪展開來。銀川“電競+旅游”讓虛擬世界與現實山川激情碰撞,石嘴山“電影+旅游”將工業遺跡轉化為文化地標,吳忠“早茶文化節”讓“游在寧夏,吃在吳忠”香飄萬里。智慧文旅&&讓游客“一機在手,暢游寧夏”,感受青春與科技匯聚,歷史與未來聯結,共同奏響西部最具生命力的文旅新篇章。
黃沙為墨,紅酒作印,青山為卷。從一粒沙的創新蝶變,到全域文旅的系統升級,寧夏正以新質生産力為引擎,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合作,堅定不移走在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圍繞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的宏偉目標,一個多彩、縱深且充滿無限活力的美麗新寧夏,正在新時代征程上奏響最強音,期待與世界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