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銀川市興慶區文化街街道充分整合轄區資源,通過實施黨員隊伍分類提升、基礎黨務規範提質、黨建主體責任精準服務“三大工程”,延伸服務觸角,拓展基層治理空間維度,形成了黨建引領下社區、企業、居民共同參與的社會治理新格局,顯著提升了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黨員隊伍分類提升工程激發組織新活力。興慶區文化街街道聚焦黨員隊伍建設短板,實施分類提升工程,有效增強隊伍活力與凝聚力。針對高齡黨員,建立“送學上門、送教到人、送暖入心、送策解難”四送機制,推行“銀齡學習包”月配送制;針對流動黨員,實行線上簽到、學習、匯報“三同步”,線上參學率達74%;針對新就業群體,依託“塞上紅色驛站”打造“15分鐘暖新服務圈”,開設午間黨課等特色活動15場,服務400餘人次。構建“1+3+N”協商議事體系,通過“五社聯動匯協商”機制解決電動自行車安全治理、物業服務管理等31件民生難題;完善“微網格”組織體系,探索“微網格·小院議事”民情調解模式,化解糾紛95件;推廣“移動辦公進小區”服務模式,提供幫辦服務573人次。設立黨內關愛基金,為遭遇重大疾病、意外事故或其他特殊困難的黨員提供及時的經濟援助和情感支持。
基礎黨務規範提質工程築牢黨建根基。聚焦基礎黨務工作,實施規範提質工程,不斷築牢黨建工作根基。細化發展黨員、黨組織換屆、黨費收繳管理等20余項操作流程,構建涵蓋全面、運行規範的工作體系;統一規範各類基礎黨務&賬,確保資料收集齊全、分類整理、統一裝盒、規範整齊。組織專題黨務培訓5期,覆蓋60人次;建立“1+2”幫帶機制,選派優秀黨務工作者擔任黨建指導員,開展點對點指導58次,解決問題42個;規範黨費收繳管理,建立三級&賬,實現“月清季節”。創新“臨時黨組織+黨建指導員”雙輪驅動模式,依託商業街區、重點樓宇和特色行業,組建功能型臨時黨支部3個;選派7名兼職黨建指導員,通過定期走訪、談心談話、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等形式,有效發揮政策宣傳員、組織籌建員、難題協調員、黨員發展員“四大員”職責。
黨建主體責任精準服務工程提升引領效能。明確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三級職責,建立“月調度、季考評”機制,召開黨建聯席會12次,解決重難點問題39個。開展“特殊群體關愛季”活動,解決訴求94件;創新打造“文暖貼”分級服務機制,實施一戶一策精準幫扶;搭建社區與多方合作&&,探索“社區食堂+”運營模式,為老年人等群體提供就餐優惠。聚焦未來與守護成長。創新實施“護苗成長”計劃,通過“五個一”關愛工程為19名重點兒童建立成長檔案,並配備黨員成長導師,常態化開展主題活動;開設“四點半課堂”服務210人次,舉辦暑期託管班惠及兒童120名。建立多元協同團隊,吸納專職網格員、老黨員、熱心居民、業委會、物業、在職黨員等多方力量,打造“熟人”隊伍;探索積分賦能機制,將居民配合度轉化為可兌換的“社區福利”;建立“小事即辦、實事快辦、難事聯辦”三級響應機制,累計收集解決訴求109件,12345熱線投訴同比下降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