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武市連續13年躋身全國百強榜單-新華網

靈武市連續13年躋身全國百強榜單

2025-09-23 11:35:01
來源:靈武市委宣傳部

  9月21日,《2025中國中小城市發展報告》研究成果發布,靈武市以耀眼表現連續13年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成為寧夏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市,在投資潛力、科技創新、新型城鎮化質量等維度全面進位,展現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十四五”時期以來,靈武市以豐富壯大“1535”生態經濟體系為支撐,實現綜合實力跨越式發展。2021-2024年GDP年均增長9.2%,2025年上半年地區生産總值達430.68億元,同比增長10.4%,絕對值和增速領跑全區。

 經濟質效持續領跑,夯實百強發展根基。産業發展亮點紛呈,新能源産業表現尤為突出,在“雙碳”目標引領下靈武市加速構建“風光火儲氫”多能互補的能源産業體系,中環綠電園區、寶豐2GW等11個能源項目齊頭並進,新能源總裝機容量突破13GW,成為西電東送北通道的重要送端。依託“中國精品羊絨産業名城”品牌優勢,涵蓋羊絨、亞麻、針織等板塊的多元化多鏈條現代紡織産業格局逐步構建,集聚30余家現代紡織企業,亞麻製品産能和羊絨紗線産量穩居全國第二。立足“黃金奶源帶核心區”區位優勢,高標準規劃建設149平方公里的現代養殖基地,在全國首次實現奶牛體外生産胚胎批量繁育,建成運行蒙牛乳業全球首座全數智化智能工廠,打造了集種植、養殖、加工、研發於一體的高端奶全産業鏈,千億産業集群的“骨架”愈發堅實。

  有效投資提速增效,厚積百強進階動能。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引擎”,項目建設持續發力,投資潛力不斷釋放。全市聚焦“擴大有效投資”攻堅行動,全速推進119個年度計劃項目建設,開復工率93.3%,“一個項目、一位市級領導、一套專班、一張流程圖”的全周期管理機制,確保項目建設跑出“靈武速度”,構建起“實施一批、前期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梯度推進機制,為發展儲備充足後勁。2025年1-8月,市屬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45.7%。招商引資成果同樣亮眼,全年簽約深圳前海數字能源裝備製造産業園、飛鶴乳業等産業項目31個,總金額達261億元,到位資金79.43億元。

  科創服務持續升級,激發百強發展活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讓靈武市科技創新活力持續涌流。2025年先後引進專家教授20人、高層次緊缺人才150餘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78家,7家企業與浙江大學等高校共建研發&&,蒙牛乳業與寧夏大學共建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取得多項突破。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精準服務打破企業發展瓶頸,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企業開辦3個小時急速辦結,網辦率達到97.8%,營商環境綜合便利度連續五年位列全區第一方陣。

  城鄉蝶變雙向賦能,民生福祉持續提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每年將財政支出的80%以上用於民生保障,將城市發展的速度轉化為群眾感受的溫度。7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千余家庭,懷遠街供熱管網、民族街排水防澇等城市生命線工程完工,城市宜居度顯著提升。2025年發放農業經營主體貸款4960萬元、脫貧人口小額信貸1512萬元,移民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6.3%,20個和美鄉村樣板村建設讓農村人居環境換新顏。

  文旅産業異軍突起,生態發展協同共進。文旅融合與生態保護的雙向發力,讓靈武市煥發出新的發展魅力。文旅産業實現破圈發展,成功躋身“2025年全國縣域旅游發展最快的100個縣”第10位,“村舞”“村跑”全國性賽事、水洞溝音樂節等30余項活動引爆消費。生態建設成效顯著,濕地保護修復6628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6平方公里,市屬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7.8%,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提升至71.89%,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100%,在守牢綠水青山的同時,為經濟發展築牢生態底色。

  從能源基地到文旅新地,從工業強市到生態綠城,靈武市以連續13年的百強榮耀書寫着縣域發展的精彩答卷。未來,靈武市將繼續以産業升級為引擎、以創新驅動為動力、以生態優先為底色,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再創佳績,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貢獻更多靈武力量。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