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第21屆社區鄰居節火熱進行中。自9月12日啟幕以來,百家宴、睦鄰集市、文藝展演、非遺體驗等一場場溫馨活動,讓各族群眾在節日歡聚中收穫了濃濃鄰里情。
自2005年首次舉辦以來,利通區社區鄰居節已從最初的鄰里間的聯歡成長為潤物無聲的情感紐帶。
百家宴上,社區居民們紛紛端出自家拿手菜譜,在互換美食的過程中互留&&方式、相約常來常往;睦鄰集市裏,不僅有親子互動,還有鄰里結對的志願服務隊,為獨居老人代購送藥、義務維修。隨着節慶的熱鬧逐漸轉化為日常的溫情,越來越多的群眾發現,鄰里之間更親、更近、更暖。
今天在利通區,鄰居節也早已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載體。
最早舉辦社區鄰居節的勝利鎮,近年雨後春筍般涌現了“八寶志願”“挎包敲門”“紅袖章”等各類志願服務隊伍,助人為樂、奉獻愛心的“好鄰居”越來越多,共建共享已成為鄰居節最美的畫外音;金星鎮探索“樓道紅管家”“單元微自治”,讓矛盾調解、政策宣傳直達“最後一米”;上橋鎮牛家坊村在鄰居節期間推出農耕文化研學,孩子們在一起體驗農事、學習非遺,收穫的不只是知識,更是“籽籽同心”的認同感。
這些探索和舉措,不僅豐富了鄰居節的內容,更營造了利通區“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良好環境,尤其通過探索創新“五級五進”聯創做法,立體式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鄉鎮、進社區、進網格、進小區、進樓棟,在有形有感有效的實踐中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扎根在各族群眾心中。
利通區社區鄰居節的一大亮點,就是用文化凝聚人心。勝利鎮上橋社區通過打造剪紙工作室、“石榴籽”家園、“潤德苑”主題廣場等綜合&&,把休閒娛樂、文化交流、協商議事融為一體,讓鄰里關係在潛移默化中更近更暖。
金星鎮金花園社區以“傳承人講解+居民體驗”的模式,讓巧兒刺繡、強家老醋等十項非遺技藝在互動中煥發新生,文脈傳承於指尖、心間。
這些充滿魅力的非遺展示,不僅讓各民族居民親手觸摸文化根脈,更成為連接不同文化背景鄰里的紐帶,彰顯中華文化包容並蓄的深厚底蘊。文化在節日中鮮活起來,更在日常生活中入腦入心,真正成為凝聚人心、涵養情感的紐帶。
利通區社區鄰居節潛移默化中影響着日常生活,如今,這份守望相助的氛圍已經融入鄉村建設和産業發展中。牛家坊村依託深化農文旅融合,持續推進“富腦袋+富口袋”行動,建設“四美”家園,先後打造好吃街、哈哈歡樂谷、吳吃堡城等40個特色項目,既讓村莊更美、更宜居,也讓群眾在共建共享中鼓起了錢袋子。
金積鎮則把辣椒、小番茄等特色産業作為帶動農民群眾增收的“連心橋”,在田間地頭讓大家攜手勞作、並肩致富,目前已有日光溫室1135座、設施冷棚260座,鄰里情誼也在蔬菜産業帶上更加緊密,成為推動發展、凝聚人心的溫暖力量。
據悉,未來利通區將持續推動鄰里守望、共建共享,把節日的“熱度”轉化為社區治理的“溫度”,各族群眾正以點滴行動在濃濃鄰里情中建設幸福家園。(郭雨芃 王欣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