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時代發展的最強音;開放,是內陸崛起的必答題。黃河奔流,賀蘭巋然,寧夏如何以改革之筆、開放之墨,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答案,鐫刻在攻堅克難的步伐中。今年以來,寧夏以“奮力打好重點領域改革開放攻堅戰”為引領,構建改革任務分解、方案生成、推動落實“三項機制”,推出改革文件200份,建立工作機制101項,一批關鍵領域改革破冰突圍,一批開放&&能級提升,一幅活力涌動、動能澎湃、發展協同的改革畫卷正徐徐展開。
改革,就要敢於向最難處攻堅、最痛處發力
“社區通過建立‘鄰里議事廳’‘共享廚房’等互嵌式場景,促進了不同民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在銀川市金鳳區長城花園社區,黨委副書記韓薇指着正在剪紙的老人説道,小小剪刀翻飛間,剪出的是鄰里情深,更是文化共融。自基層減負政策實施以來,該社區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提升居民生活質量中,推動形成了“文化互嵌、服務全齡”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銀川市興慶數字經濟産業園,跨境電商企業已達257家,佔銀川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半壁江山。這裡不僅是創業的熱土,更是改革的試驗田。在“政府主導、企業運營”的模式下,園區累計孵化創業項目618個,培育亞馬遜店舖1900個,建設海外倉2個,帶動就業1845人,並與高校合作開設全區首個“跨境電商專業”,打造六大創業基地,推動人才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
改革,既要頂層設計,也要基層創新。寧夏建立的改革任務清單化管理、示範試點帶動、風險評估管控等機制,目前,正在創新推進國家級示範試點115項,推動改革從“單點突破”邁向“系統集成”。
寧夏正從“內陸腹地”邁向“開放前沿”
如果説市場是改革的“試金石”,那麼營商環境就是改革的“晴雨表”。
寧夏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綜合監管一件事”“高效辦成一件事”等舉措,開展市場准入壁壘清理,建立招商引資項目提級報備機制,簽約項目1164個,到位資金891.23億元,完成年度任務近六成,銀川市電子證照標準化應用案例入選國家標準指南。
在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改革正釋放出強勁動能。通過創新管理體制,強化市場運作,推動園區從“行政主導”向“服務賦能”轉變,不僅提升了運營效率,更吸引了多個重大項目落地,成為寧夏開發區改革的標杆。
國有企業的改革正向縱深推進,實施“強基培優”工程,今年上半年,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36.3億元,增長7.2倍,而民營企業則在政策支持與環境優化中煥發活力,增加值增長14.7%,新增經營主體2.91萬戶。宏觀政策一致性評估、涉企執法規範等機制陸續建立,真正讓企業“放心投資、安心經營”。“目前,全區已&&18項政策措施推進高水平內陸開放。”自治區黨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説,“寧電入湘”工程並網送電,中阿博覽會&&功能持續提升,今年上半年,進出口總額增長5.4%,銀川綜保區、中衛數據中心集群、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等開放&&能級不斷提升,寧夏正從“內陸腹地”邁向“開放前沿”。
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讓發展成果惠及於民
“前有利通區用水權改革牽引現代化灌區的建設,讓農民水費支出下降12%;後有鹽池縣實施再生水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為當地打造生態文化旅游區。我市通過市場化配置破解水資源約束難題,取得了顯著成效。”吳忠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21年用水權改革開展以來,吳忠市累計完成水權交易水量1.31億立方米,交易金額達2.95億元。
一技在手前程無憂。近年來,西吉縣探索出定向化技術型勞務輸轉新路子,打造了“西吉焊匠”“貨運先鋒”等10個特色勞務品牌,每個勞務品牌帶動轉移就業2000人以上。“我們由‘企業點單+政府牽單+群眾接單’的精準對接模式,實現技能培訓與崗位需求無縫銜接,截至今年年初,已累計轉移就業39673人,其中有組織轉移就業人數24813人,佔轉移就業人數的62.54%。”西吉縣就業創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副主任張洪龍説,如今,“西吉焊匠”已成為西北地區頗具影響力的勞務名片,真正實現了“培養一人、就業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標。
從城鄉融合到民生保障,從生態治理到公共服務,改革觸角延伸至每一個角落。今年,寧夏&&統籌推進“兩化一振興”實施意見,健全城鄉規劃、産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協同機制;完善就業、社保、醫療、養老等民生制度,推出數字就業服務&&、個人養老金協同機制等創新舉措;深化生態文明改革,建立“六權”集成改革機制,推廣林光互補、排污許可、碳足跡管理等綠色制度。
塞上風勁,改革潮涌千帆競;征程再啟,開放新篇正當時。改革,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征程,寧夏正以敢闖敢試之志、創新突破之策、開放包容之懷,奮力打好重點領域改革開放攻堅戰,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大潮中劈波斬浪、勇立潮頭。(記者 李昊斌 李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