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銀川市興慶區舉行城中村改造項目開工儀式,涉及10個城中村,惠及2186戶、7699名群眾的城中村改造項目按下“更新鍵”。
城市更新一頭連着民生,一頭連着發展,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牽動民生幸福。自2024年9月“北塔三四六隊改造”邁入安置開發項目建設階段以來,興慶區全面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和區市黨委、政府工作要求,深刻把握中央及自治區、銀川市三級政策疊加的戰略機遇期,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系統推進城中村改造項目,謀劃實施北部、中部、南部和民樂村(瓷磚市場)城中村改造項目4個片區城中村改造工程,探索從“一域突破”到“全域更新”的興慶實踐。
此次改造的城中村,多建於90年代,歷經三十餘年風雨侵蝕,房屋老舊、管網堵塞、消防隱患等問題日益突出,一直以來都是人民群眾的“揪心事”,也是興慶區委、區政府千方百計要解決的“要緊事”。
“雨天踩‘水雷’,冬天燒煤爐,現在就期盼著早日搬到新房子裏。”塔橋村村民郝桂林回憶往昔時感慨:“黨和政府幫我們拆舊建新,還規劃了教育、養老和醫療,這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開工儀式上,興慶區聘請了5位村民作為群眾監督員,開展一線監督,全力護航城中村改造項目建設高效、優質開展。塔橋村10隊村民馬瑞平拿到了群眾監督員的聘書,幹了8年監理工作的建築工程師,嚮往着新家園,內心充滿期待:“改造已經期待很久了,我也看了設計圖,改造用的是最新的理念、最新的標準,層高都在3米以上,非常滿意。”
聚焦讓群眾回遷安置住上好房子的共同目標,興慶區將以本次開工儀式為新的起點,吹響項目建設“衝鋒號”,嚴格把好質量關、安全關、進度關,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民心工程,統籌推進城市體檢、危舊房改造、老舊小區改造、爛尾工程與閒置資産盤活、特色街巷改造等民生工程,以實幹為老城煥新顏、強筋骨,不斷促進城市結構優化、動能轉換、品質提升、綠色轉型、文脈賡續、治理增效,為奮力創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築牢民生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