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花博園:從“沉睡花園”到“活力空間”-新華網

銀川花博園:從“沉睡花園”到“活力空間”

2025-09-18 10:15:50
來源:銀川花博園文化産業服務有限公司

  夜幕降臨,“山海燈會”的華彩驟然迸發,幽深湖面上,夜遊船和竹筏曳着暖光,劃破粼粼星河……

  今天的銀川花博園,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蝶變”:從春開秋謝的季節性“賞花公園”,華麗轉身為一座晝夜不息、四季常新的“全時活力空間”。

  誰曾想,這座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乃至我國西北最大的花卉展覽園區,一年前還深陷資源沉睡的窘境。

  2017年,中國第九屆花卉博覽會在這裡精彩謝幕,為寧夏首府銀川市留下了近4平方公里園區,以及綜合館、四季館、濕地博物館等標誌性建築和場館。然而,由於缺乏適合的後續有效利用模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設計精美的兩軸、四島、六館、多展園、雲軌觀光線等城市公園配套服務項目如同蒙塵明珠,難以煥發匹配其體量應有的光彩,銀川花博園持續運營一度步履維艱。 

  破局的關鍵鑰匙,在於對“文旅+”內涵的深刻挖掘與全時運營鏈條的精心重構。

  2024年伊始,為激活“沉睡資源”,銀川城發集團通過整合資源,精心策劃,讓“生態綠”向“發展綠”轉變,這也迎來了銀川花博園銳意轉型——不再囿於花卉展示的單一功能,而是向着文化沉浸、親子娛樂、夜間消費的多元空間奮力邁進。基礎設施煥新升級,亮化工程賦予夜色靈魂,互動裝置於不經意間喚醒驚喜:玫瑰花束雕塑在夜色中綻放流光,動態蝴蝶燈隨行人腳步輕盈起舞,音樂盒流淌的旋律點綴着休憩時光……上下齊心努力下,沉睡的資源被一一喚醒,每一寸土地都被賦予參與感與生命力。 

  全時活力的密碼,尤在開啟“活力”:

  “山海之夜”夜游項目,將遊船、光影水幕與橋體亮化巧妙編織,營造“船在水中行,人在畫中游”的詩意畫卷;當知名歌手與樂隊的旋律在主舞&區域澎湃響起,“音樂+國慶+文旅”的創新模式,瞬間點燃了游客的激情;各城市展園亦不甘寂寞,京劇的鏗鏘、雜技的驚險、舞蹈的曼妙,在江蘇園、安徽園等特色空間輪番上演,讓地域文化在互動體驗中鮮活起來。

  這一系列充滿創意的組合拳,成功引爆了客流洪峰:2024年“十一”重裝開園至今,銀川花博園游客接待量如火箭般躥升至420萬人次,同比增長近400%,創下歷史峰值。曾經閒置的空間被歡笑與人潮填滿,口碑亦如漣漪般擴散。

  更令人矚目的是,新時代銀川花博園的律動,強勁融入銀川市環閱海湖區域發展的大動脈中,與覽山公園、閱海湖等璀璨珍珠串珠成鏈,交相輝映。

  經過有形與無形兩隻大手協同調控,應運而生的“閱雲灣覽山音樂季”等活動如同金色絲帶,串聯起閱海灣中央商務區、歡樂島公園等關鍵節點,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八方游客“一站式”暢游“塞上湖城”的體驗,更以6500萬元的區域聯動營收,成為激活周邊餐飲、住宿、交通協同發展的強力引擎,尤其成為銀川閱海灣衝刺4A級景區宏圖的有力注腳。

  從昔日“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沉寂賞花地,到如今聲名鵲起的西北名園,銀川花博園正以“全時活力空間”的新生姿態向世人宣告:資源盤活並非簡單的物理更新,而是持續注入文化、創意與煙火氣的過程——唯有如此,方能將沉澱的潛力轉化為澎湃的動力,真正開啟文旅融合發展的嶄新篇章,讓豐富資源煥發出超越季節、超越預期的持久生命力。

【糾錯】 責任編輯:張潔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