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縣基層治理新配方 :“社工+志願者”攜手破題-新華網

永寧縣基層治理新配方 :“社工+志願者”攜手破題

2025-09-16 10:21:17
來源:永寧縣委組織部

  近年來,隨着城鎮化步伐加快,永寧縣基層治理面臨服務需求多元化與供給壓力加大的雙重挑戰。針對社區資源分散、服務精準度不夠、群眾參與度不高等問題,永寧縣堅持以黨建引領“社志融合”為突破口,通過建機制、強隊伍、創品牌,推動社區工作者與志願者協同發力,有效激活基層治理“末梢神經”,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便捷、溫暖、精準的服務。

  變“單打獨鬥”為“協同作戰”

  “社志融合不是簡單的‘做加法’,而是要把專業資源和志願熱情擰成一股繩,才能真正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在團結西路街道建設社區議事會上,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郭顏一語道清“社志融合”的本質要求。

  永寧縣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核心,持續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和志願者隊伍建設,積極構建“社區黨組織統籌、專業社工支撐、志願者服務助力”三級聯動機制,明確各方職責與協作流程,通過“逢五説事”“紅色議事會”等議事&&,定期對接居民需求、整合資源清單、設計服務項目,實現人力、服務、管理“三融合”。

  為徹底扭轉“服務”與“需求”錯配現象,各社區定期開展“網格大走訪”,精準捕捉居民真實需求,將服務焦點鎖定於民族團結、文化、教育、社會實踐等關鍵領域,推出“親情代理兒女”“格格管家”“童夢同源”等一系列志願服務品牌,在推動“大車”減負、“小馬”賦能的同時,極大程度解決了基層治理各種難題,提升了居民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

  從“零散供給”向“體系運營”

  永寧縣緊盯“一老一小一新”群體,探索打造了一批具有溫度和高辨識度的志願服務品牌。面向老年人,不僅推出集成政策指南、生活服務、應急幫助等“六大板塊”的“銀齡暖心便民手冊”,還根據居民反饋建議,持續更新3個版本、新增燃氣安全檢查、代購藥品服務等7項內容。針對視力不佳的老人,社區還專門推出大字版手冊,方便老人隨時查閱。創新“窗簾之約”“紅橙綠三色管理”機制,為空巢獨居老人構建全方位關愛保障。

  “要不是有這本手冊和志願者,我真不知該怎麼辦!”居民陳秀英在危急時刻得到及時救助後感動地説。

  針對青少年,社區組織“青春志願行·服務暖民心”專題培訓活動,吸引青少年志願者踴躍參與,提升其服務能力與專業水平;依託“童夢同源”項目,社區系統開展民族認知、文化體驗、情景演繹等“五大主題”行動,推動多民族交往交融。

  注重將新就業群體同樣納入社區志願服務體系。建設社區、寧和社區打造“塞上紅色驛站”、“寧小新”小蜜蜂驛站等新就業群體服務站點,提供飲水、熱飯、充電等“六能”服務。組建“小哥”微信群常態化徵集“微心願”開展“暖心行動”,積極引導30余名外賣騎手擔任流動網格員,參與反詐宣傳、隱患報送等基層治理工作。

  今年4月,美團外賣騎手郭振偉在切身感受到組織溫暖後,來到社區鄭重地向社區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説道:“黨員志願者的奉獻精神深深打動了我,我也希望成為像他們一樣的人!”

  由“精細治理”到“民呼我為”

  深入推進“多網合一”,持續優化網格管理,全面推行“小區(網格)黨支部+網格(樓棟)黨小組+樓棟長”網格化三級治理體系,建立小區(網格)82個、設置網格(樓棟)黨小組94個、吸納樓棟長736名,有力推動社區服務管理事項精準落地,實現“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社區”。由64名退休老幹部組成的“格格管家”志願服務隊自成立以來,始終活躍在調解、整治、宣講等工作一線,累計開展志願服務1980余小時,惠及居民超3500人次。“銀齡調解隊”運用“望聞問切”四步調解法,成功化解糾紛百餘起,調解成功率達99%。

  依託搭建的信息化&&,社區廣泛形成“居民點單、支部派單、全員接單、組織曬單”的閉環機制,根據“新建、老舊、搬遷、自建”四類小區不同特點分類施策——新建小區重點強化監督,老舊小區推進物業覆蓋,搬遷小區突出文化融入,自建小區探索居民自治,有效實現治理模式的精準匹配和志願服務的精準送達。

  “在社區黨組織的帶領下,有專業社工指導,我們志願者的服務有了方向,居民對我們的服務也更滿意了。”一位社區志願者道出心聲。

  永寧縣通過黨建引領“社志融合”,不僅顯著提升服務精準度,更極大增強了社區凝聚力和居民參與感。越來越多的居民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志願者服務也從“憑熱情”走向“靠專業”。目前,全縣已培育“愛益家”、“銀齡陪伴”、“移”家親等志願服務隊伍195支,年均開展活動1100余場,服務群眾超1.6萬人次,真實構築了基層治理新生態。未來,永寧縣將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以城市內涵式發展為主線,持續深化“社志融合”機制,推動基層治理與志願服務互促共進,積極探索一條永寧縣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

【糾錯】 責任編輯:張潔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