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銀川市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範市為目標,聚焦流域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堅持再生水資源化的“用水”思路,源頭治理、中段提升、末端兜底的“治水”思路,河湖共治、流域共建共享的“護水”思路,穩步推進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精打細算”,在水資源節約高效利用上出新招。建成2座再生水廠,再生水規模已達42萬噸/天。建成用水權確權交易監管二級&&,精準核定農業、工業、養殖業用水權,引導水資源向價值“高處”流。強化用水剛性約束,統籌各類水資源配置,累計節水超2000萬方。
河湖共治,在全面提升流域水生態環境上出硬招。完成5座污水廠提標改造,工業園區嚴格落實污水集中處理和達標排放。對277個幹流排污口溯源監測,實施“一口一策”分類整治,統一編碼、歸口管理,整治率已達100%。“消黑臭、控面源、增生態”,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完成流域內9條共30.5公里黑臭水體綜合整治。科學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8%。累計投入濕地保護資金近40億元,修復七子連湖等10余個重要濕地,串聯形成人民群眾親水打卡點。
“以水定産”,在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出實招。以水權改革、排污權改革、碳排放權改革為契機,為黃河(銀川段)生態健康拓展容量。建立與水資源稟賦相適應的現代化産業體系,大力發展“三都五基地”,堅決遏制“兩高”項目,以綠色低碳發展呵護黃河生態名片。
數十年接續努力,黃河(銀川段)水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成為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的亮麗風景線。銀川市先後成功入選全國首批19個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名單和全國再生水利用重點城市名單,完成全國首筆河湖生態再生水利用置換用水權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