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通區以教育力量助推鄉村振興-新華網

利通區以教育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2025-09-07 14:50:08
來源:利通區融媒體中心

  新學期開學,走進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金銀灘鎮復興學校,一堂別開生面的智慧課堂正熱火朝天地進行,老師手中輕點電子白板,課堂互動、實時答題、個性化輔導有條不紊。這所鄉村學校實現從“一方黑板、三尺講&”到“智慧教室、數字教室”的歷史性跨越,正是近年利通區以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一個生動縮影。

  今年,利通區高效統籌“兩化一振興”戰略,緊緊圍繞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目標,把教育資源優化布局與數字化治理“七大行動”深度融合,聚焦農村教育短板,通過一系列務實舉措,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的教育動力。

  “跨區域教學已已經成為現實,點一點屏幕,孩子們就能同步聽到城區名師的課堂。”在金積中學的智慧教室內,學生們正聚精會神地聽來自銀川十五中的教師講課。

  以數字賦能智慧教育,搶抓教育數字化發展機遇,利通區全面推進“教育上雲、資源共享”。通過組建150人數字化名師團隊,打造涵蓋智慧教研、素質發展、綜合評價的全鏈條數字治理體系,優質課程、名師課堂、學情分析、教師培訓都可“一網共享”;引進區內外高校專家團隊,高質量開展各類數字教研活動,推動城鄉課堂教學變革;利用教育數字化&&,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形成具有利通特色的教育數字化改革樣板。

  數字賦能讓鄉村孩子享有了與城市孩子同等的教育資源,也讓鄉村教師得以專業成長、緊跟時代。而大力推進集團化辦學則使利通區實現了“強校 + 弱校”“城區校 + 鄉鎮校”結對的集團化辦學模式全覆蓋。

  近三年來,利通區累計交流輪崗教師432人次,促進教師資源的均衡配置,統籌共享各學校的文體場館、圖書館、實驗室等資源,形成特色活動、特色項目、特色課程共建共享制度,帶動農村學校教學質量顯著提升,城鄉校際差距不斷縮小。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最強的發展動能。如今在利通區,教育早已不只是“教書育人”的單向過程,更是推動鄉村人才振興、産業振興、文化振興的有力抓手。

  鄉村振興,教育先行。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和紮實工作,目前利通區逐步構建起布局科學、資源均衡、特色鮮明的基礎教育發展新格局,為推動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實踐經驗,也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王欣惠)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