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縣:産業發展求增量 基層治理顯質效-新華網

永寧縣:産業發展求增量 基層治理顯質效

2025-09-05 09:20:02
來源:永寧縣委組織部

  為破解村莊空心化困局,永寧縣李俊鎮、望洪鎮、楊和鎮部分村整體拆遷,村民集中安置後形成在中心村“樓上樓下”的居住格局,居住形態集中化、社區結構差異化、治理主體多元化對村居職能設置、産業發展以及居民社會融入帶來了全新挑戰。

  為破解困局,今年以來,永寧縣以宋澄、許橋中心村為試點,創新探索“産業強基+治理賦能”的社區化治理模式,通過資源整合與機制創新,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可複製推廣的實踐樣本。

  産業融合 激活振興新動能

  宋澄村聯合周邊5個村成立宋澄中心村聯合黨委,通過“黨建聯盟+資源聯享”破解産業碎片化難題,實現規模效益。構建1個中心村黨委統籌,聚焦紅色研學、農文旅融合兩大方向,聯動N個資源網格的“1+2+N”發展格局。同心共管共營“紅色宋澄”美麗村莊建設,完善“中共寧夏工委紀念館—宋澄村紅色美麗鄉村”紅色研學教育路線,打造“三區兩中心”環湖産業融合發展集群,舉辦垂釣大賽、農文旅體驗游等活動,目前已承接紅色研學游4次,累計吸引2010人。

  統籌發展漁業、民宿、小雜糧展示中心等項目,聯動周邊16村在高渠溫棚園區共謀産業,打造“鮮食葡萄+”林下經濟,套種香瓜、油菜實現“一棚雙收”,新增産值21萬元。多舉措盤活81套閒置資産,改造23套閒置商業房發展民宿,實現資源集約化、産業規模化。探索“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發展路徑,完成小雜糧加工中心生産線建設,推動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首批19.6噸水稻原糧進入商標註冊階段,增崗村“永寧對蝦”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名錄。

  治理創新 打通服務“最後一米”

  許橋村以“民主決策+精準服務”激活群眾參與,以精準服務破解治理盲區,實現“小事不出網格、難事聯動解決”。整合許橋、豐登兩村民政、調解等7類服務,打造“一站式”黨群服務中心,構建15分鐘便民生活圈。以“網格”、“樓組”為基礎,以黨員服務為核心,打造特色“黨建樓棟”,把服務的“觸角”延伸到樓道和家庭,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盤活閒置房屋建設外來務工人員綜合服務站,集成民生代辦、糾紛調解、勞動維權、法律援助、警務接待等功能,同時完善兒童快樂家園基礎設施,有效緩解雲貴川等地外來務工人員服務管理及子女看護難題,解決務工群體“急難愁盼”。

  依託道德講堂、村史館、雷鋒文化展覽館等陣地,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形成中心村議事廳(亭)“講”、在職黨員進中心村“宣”、微信&&群眾“傳”的德治宣傳新路子。先後榮獲自治區級鄉村治理示範村、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村、民主法治示範村等榮譽。

  下一步,永寧縣將繼續做實産業發展“增量文章”和基層治理“質效文章”,深化“跨村聯建”,打造特色産業集群,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同時,以群眾需求導向優化服務供給,讓為民服務更加便捷、高效、個性化,讓改革成效惠及更多群眾。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