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興慶區勝利街南華社區南花園小區中心的老樹下,以“和諧樹下中醫把脈按摩”為主題的活動讓寧靜的小區熱鬧了起來。轄區高齡老人及不少居民自帶小馬扎,一邊閒談,一邊等待,坐得滿滿當當,等待有十年坐診經驗的醫師現場問診。
光説方子不如上手按按。知道老人們常喊腰腿疼,社區還特意邀請了推拿師。活動前一天,網格員挨樓通知時,8號樓的張阿姨正揉着肩膀念叨失眠,一聽有按摩,直拍大腿:“可算等來啦!不光能問睡覺的事兒,還能讓師傅給按按這僵脖子!”
活動當天更熱鬧。志願者小周推着輪椅接來5位行動不便的老街坊,醫師搭脈,按摩師揉肩,和諧樹下攏起一團團熱乎氣。
83歲的陳爺爺膝蓋僵了大半輩子,今天向醫師“找藥方”。醫師經過診斷,開出良方:“艾葉生薑煮水熏。”同時,按摩師傅已經伸手按在他膝蓋外側:“大爺您試試這地兒,按着力道喊一聲——對,就這‘陽陵泉’,每天按兩分鐘,比熏水還來得快。”陳爺爺直咧嘴笑:“哎喲,酸得得勁兒!”
90歲的劉奶奶總揉肩膀,師傅邊給她捏肩胛骨邊教:“您自己按不到,讓家裏人用掌根在這兒打圈揉,就像揉麵糰似的,每天揉三分鐘,胳膊抬着就不費勁了。”旁邊排隊的7號樓王嬸趕緊掏出手機錄視頻:“師傅您慢點兒按,我錄下來給我家老伴看——他總説後背沉,正愁沒招兒呢!”
“和諧樹”下襬了三張小桌,兩張把脈的、一張按摩的,剩下兩張成了“鄰里嘮嗑角”。張阿姨剛讓師傅按完脖子,轉頭就跟旁邊的趙叔説:“醫師教我揉涌泉穴治失眠,師傅又給我按了按頭,剛瞇着眼等的時候,差點睡着!”趙叔舉着手機裏記的方子接話:“我這記了個酸棗仁煮水的,你倆都試試!”
有位帶孫子來的老街坊,兜裏揣着自家曬的陳皮,舉起來給大夥兒看:“醫師説這三年陳貨煮水理氣,誰要就拿點!”孫子在旁邊拿着志願者給的小皮球玩。
志願者在角落放的“鄰里養生小筆記”,一上午記了滿滿5頁。不光有“小米粥加炒白扁豆”,還多了“按陽陵泉治膝蓋僵”“揉肩胛骨松肩膀”,有人翻着本子笑:“以前碰面就説‘買菜了沒’,今兒倒好,全聊咋按穴位、咋養身子,這樹底下比家裏客廳還熱乎!”
活動收尾時,不少街坊拉着社區工作人員不放。張阿姨摸着剛按松快的脖子説:“下次啥時候辦啊?我還想讓師傅給按按腰呢!”還有人提建議:“能不能教咱自己按的法子?家裏人不在時也能弄弄。”
群眾的熱情也有了回應。南華社區打算每季度在“和諧樹”下辦一次活動,讓這熱乎勁兒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