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銀川8月29日電(記者 張瀚暘)初秋的銀川,金風送爽。在2025中國-阿拉伯國家工商界經貿對接交流會上,500余名來自中阿工商界、國內貿促機構及國際組織的嘉賓齊聚一堂。在共話合作情誼中探尋新機遇,在共商發展路徑中暢想新圖景,為中阿經貿合作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近年來,中阿經貿合作穩中向好。2024年中阿貿易額達4074億美元,重回4000億美元以上的歷史高位,中國繼續穩居阿拉伯國家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地位。寧夏是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經貿合作的重要窗口,對阿貿易規模快速增長,貿易結構更趨優化,從傳統的商品貿易向更廣泛的投資合作、技術交流和&&共建擴展。
交流會現場,寧夏葡萄酒的醇厚、枸杞原漿的清甜、硒砂瓜的爽口、冰煮灘羊肉的鮮香,展現着地方特色産業的活力。而中國企業帶來的最新科技産品,與特色美食相映成趣,勾勒出中阿“傳統與現代交融、民生與科技並重”的經貿合作新場景。
2025中國-阿拉伯國家工商界經貿對接交流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張瀚暘 攝
“中阿産業各具優勢、互補性強,合作空間廣闊無垠。”中國貿促會副會長李興乾在交流會上説,當前中阿在鞏固傳統領域經貿往來的同時,在新興領域的合作方興未艾。雙方企業可以進一步挖掘綠色低碳、信息通信、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及高技術領域的合作潛力,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為雙邊經貿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阿拉伯農工商會總聯盟秘書長哈立德·哈納菲則從發展需求出發,道出合作心聲:“阿拉伯國家正處在經濟多元化與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而中國憑藉在科技、綠色能源和工業創新領域的卓越成就,是阿拉伯國家在這一進程中的重要夥伴。”他希望雙方在低空經濟、新能源、智慧物流、先進製造等重點領域加強協同,共同開拓合作新賽道。
參會嘉賓在現場品嘗葡萄酒。新華社記者 楊植森 攝
低空經濟,正是中阿合作的“新藍海”。阿拉伯國家地域廣袤、人口密度較低,擁有大面積荒漠地帶,為無人機等低空航空器提供了“天然試驗場”與應用場景。交流會現場,中國無人機企業帶來的多類型産品引發廣泛關注——可用於油田巡檢的專業機型、適配光伏清洗的高效設備、助力農業灌溉的智能工具和支撐大型表演的創意無人機,每一款都精準對接阿拉伯國家實際需求。
“無人機不僅能大幅提升光伏、警務、大型工程等場景的巡檢效率與識別精準度,還可同步開展智能分析,即時生成‘體檢報告’,為産業發展提供數據支撐。”寧夏低空經濟産業協會副會長趙旭東介紹。北京大學空天信息工程中心主任、北斗伏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程承旗提出,建立標準統一的低空立體交通“紅綠燈”系統是低空經濟發展的核心信息基礎設施,與中外嘉賓共同暢想了實現低空“車同軌、書同文”的未來合作圖景。
參會嘉賓在現場交流。新華社記者 楊植森 攝
綠色低碳,是現場交流中的“高頻詞”。中國與阿拉伯國家雖然資源稟賦、發展路徑不同,但都向着清潔、綠色、低碳的目標前進。阿拉伯地區是全球太陽能和風能資源稟賦最好的地區之一,發展清潔能源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而中國在新能源技術研發、産業應用、項目建設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可與阿拉伯國家實現優勢互補。
來自寧夏石嘴山市的寧夏氟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帶來了支撐綠色産業發展的“明星産品”——聚偏氟乙烯。這種含氟高分子材料,廣泛應用於新能源電池、光伏背板、水處理等領域,恰好契合阿拉伯國家發展需求。“石嘴山本地豐富的電石、無水氟化氫、液氯等原材料,幫我們降低了高額運輸成本。寧夏綠電産業園提供的專屬綠電,又大幅壓縮了能源成本。”企業負責人道出了産品競爭力的來源。憑藉高性價比優勢,該企業吸引了不少阿拉伯國家嘉賓主動洽談。
除了寧夏本地企業的“主場發力”,北京、河北、山東等地的新能源企業也不遠千里赴銀川參會,帶來先進技術與合作方案。看到中國新能源産業蓬勃發展的態勢,沙特阿拉伯麥地那商會副會長賈馬力·藍達迪感慨道:“我欣喜地看到,中阿合作正從傳統能源領域,向更廣闊、更多元的方向蓬勃拓展。阿拉伯國家市場廣闊、機遇無限,期待中阿能真正實現雙向投資的良性循環,讓合作成果惠及更多民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