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銀川8月27日電(記者艾福梅)今年以來,寧夏銀川市第二十中學教師張心燕針對此前教學中存在的學生參與性不高、思維活躍度不足的問題,進行了系統改進。“我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情境化探究任務,指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互動探究來破解真實問題,課堂呈現出思維碰撞的生動圖景。現在學生不僅主動追問‘為什麼’,還會自發討論‘還能怎麼用’,這種深度學習帶來的素養提升讓人驚喜。”張心燕説。
有的放矢的教學改變源於一份涵蓋學校、學科、教師及學生四個層面詳細的監測報告。近年來,銀川市在全區率先開展市級層面的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為教育強市建設提供全面客觀的數據支撐、決策支撐和質量支撐。
“讓我們感到欣喜的是,報告顯示我們學校整體教育生態呈現良好趨勢,特別是在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客觀學業負擔方面呈現出‘高成績低負擔’。”銀川市第二十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娜説。但同時報告也反映出學校學生學科綜合能力較為薄弱、學科素養待提升的突出問題。
看到這樣一份數據詳實、有理有據的報告,張娜按照教育部門的要求開始“對症治療”:將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升級,去繁化簡,聚焦“學、研、展、測、評”五個核心環節,突出重點教學環節實施,大力推進以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的“五環成長課堂”。“這兩個月我們數學課變了樣——課前自主查數據、課中組團攻難題、課後還要像專家一樣展示方案。昨天張老師居然讓我們用函數模型給隔壁班打分互評,這種當‘小老師’的體驗太酷了!”銀川市第二十中學八年級一班的楊樂澄説。
據了解,銀川市教育局印發《銀川市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實施方案》,建立了市級統籌、縣區主責、學校改進的工作機制,並邀請第三方教育質量評價專家團隊和本地督學承擔監測工作,負責工具研製、數據分析、報告撰寫、結果解讀等重點工作。
目前,全市初中七、八年級學生和教師全部納入監測範圍,覆蓋74所初中學校、近7萬名學生、4200多名教師,讓教育部門得以全面掌握區域教育質量整體狀況和差異情況。
“我們組織專家團隊,通過對監測數據的科學分析,生成市級、縣級、學科、教師及學生等不同層面、類型的監測報告2700余份。一方面統一召開市級監測結果反饋會,另一方面組織監測專家分赴各縣(市)區開展個性化分析解讀,督促各縣(市)區開展面向轄區學校的精準化數據解讀,依據監測結果,分學校、分學科制定改進方案,服務教育決策,提升教學質量。”銀川市教育局局長高小軍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