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縣投入8.4億為教育“加碼”築基-新華網

永寧縣投入8.4億為教育“加碼”築基

2025-08-26 10:00:20
來源:永寧縣委宣傳部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近年來,永寧縣堅定實施教育優先戰略,以“大抓教育、抓大教育、抓高質量教育”為行動綱領,通過大手筆投入、前瞻性規劃和系統性改革,強力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累計投入超8億元,新增學位超6000個,優化布局、引育名師、深化合作、五育並舉,縣域教育均衡度與優質度實現雙提升,讓優質教育陽光普照每個家庭。

  投入8.4億元教育 硬體全面升級

  永寧縣將教育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近年來累計投入教育資金高達8.4億元,力度空前。其中,斥資2.9億元新建第四小學等3所學校,一舉新增義務教育學位4656個;通過回收小區配套園,學前教育學位擴容至1560個。同時,投入8500萬元用於校舍改造與設備更新,2500萬元注入智慧校園建設。真金白銀的投入,顯著改善了辦學條件,擴充了優質學位資源,有效破解了“入學難”問題,群眾教育獲得感、滿意度大幅躍升。

 科學規劃應對人口變化 動態調整資源布局

  面對人口流動與産業發展的新趨勢,永寧縣未雨綢繆,構建起“動態調整+精準供給”的教育資源配置新機制。一方面,果斷完成通橋小學等3所小學撤並及永寧中學等4所中小學的轉設,優化存量資源;另一方面,前瞻性啟動永寧縣第五中學改擴建等重大基建項目。根據規劃藍圖,到2027年,將基本完成基礎教育資源布局優化,成功創建“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到2030年,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全覆蓋,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將得到根本性增強。

 創新集團化辦學 打破壁壘促均衡

  為突破優質資源分佈不均的瓶頸,永寧縣大膽探索“集團化委託管理”創新模式。以“市縣聯盟、理念輻射、管理共建、師資流動、資源共享、文化共生”為路徑,將閩寧鎮全部19所中小學幼兒園及新銀學校,整體委託給銀川市21小、9中等9所優質教育集團(學校)管理。同時,組建7個學前教育集團覆蓋30所公辦園,形成6個教育聯合體鏈結縣城及望遠地區16所中小學。深化閩寧協作,強化與福建結對學校的深度合作,有力打破了區域、校際、城鄉間的壁壘,加速了優質教育資源的下沉與共享。

 引育並舉強師資 “三名”工作室育標杆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永寧縣着力構建“引、育、留、用”全鏈條教師發展生態。2024年以來,動作頻頻:簽約公費師範生18人,新增事業編教師184人,調整任用校園長40人,通過“公推比選”儲備後備幹部46人。&&建設卓有成效:建成閩寧協作名師工作室9個、縣級“三名(名校長、名班主任、名教師)工作室52個”,與寧夏師範大學共建7個“卓越教師”培養實踐基地,並與北方民族大學等高校深化合作。育人成效顯著,閩寧中學榮膺2025年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永寧縣武河小學少先隊2020級(3)中隊獲評2025年“全國優秀少先隊集體”。

  五育融合育新人 實踐課堂潤心靈

  永寧縣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廣泛開展青少年藝術展演、書法繪畫展、“三好杯”運動會等活動,覆蓋學生超萬人次。創新推出“3+N行走的思政課”,組織6500余名師生深入科技生態園、閩寧産業園等基地研學;3000余名師生徒步仁存渡口、開展清明祭英烈活動。這種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深度融合的模式,極大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德育、體育與勞動教育成果尤為亮眼。

  從基礎設施的硬實力提升到師資隊伍的軟實力優化,從資源布局的均衡配置到育人質量的整體躍升,永寧縣正以磅礡的教育之力,深植民生幸福之基。面向未來,永寧教育將繼續深化改革創新,矢志不渝地推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奮力書寫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嶄新篇章。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