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關於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部署要求,堅持高站位謀劃、全市域覆蓋、一體化推進,在全區率先開展市級層面的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工作,積極創建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實驗區,為教育強市建設提供全面客觀的數據支撐、決策支撐和質量支撐。
抓根本,在高位統籌上用力。加強組織領導,專題研究部署,壓實工作責任,在市教科所專門設立質量監測室,將監測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保障監測工作高質量開展。細化責任分工,印發《銀川市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實施方案》,強化市級統籌、縣區主責、學校改進的工作機制,實現了市、縣、校三級分工負責、有效銜接。強化專家引領,邀請蘇州市教育評價學會專家團隊和本地督學承擔監測工作,負責工具研製、數據分析、報告撰寫、結果解讀等重點工作。
抓關鍵,在監測保障上用力。抓協同聯動,市、縣兩級教育局、政府教育督導室、教科研等部門通力合作、各司其職,將結果應用與日常工作有機結合,積極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做好保障工作。抓試題命制,緊扣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和課程方案,採取專家庫隨機抽取專家、命題人員封閉管理的方式,精心命制語文、數學、英語和藝術等監測科目試卷,研製教師、學生相關因素調查問卷。抓考務管理,印發監測實施手冊,統一製作工作證、公示欄、考場標籤,嚴格落實試卷收發、運輸、保管等各環節保密措施,確保試卷安全。配齊監測點各類工作人員,安排市級責任督學擔任視導員進行巡考,開展考務人員培訓,確保監測工作規範有序。
抓規範,在組織實施上用力。在精準監測上下功夫,在國家監測的基礎上,擴大監測範圍,增加區域樣本數量,將全市初中七、八年級學生和教師全部納入監測範圍,覆蓋全市74所初中學校、近7萬名學生、4200多名教師,為全面掌握區域教育質量整體狀況和差異情況提供堅實保障。在應急處置上下功夫,制定應急預案,做突發事件處置工作,為參與監測的學生、工作人員提供後勤服務,防止學生出現遲到、缺考等現象,確保監測工作圓滿完成。在輿論引導上下功夫,通過區市新聞媒體,積極宣傳開展質量監測的重要意義,對質量監測進行全過程跟蹤報道,引導社會、家長客觀認識監測工作,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
抓長效,在成果轉化上用力。精準生成報告,組織專家團隊,通過對監測數據的科學分析,生成市級、縣級、學科、教師及學生等不同層面、類型的監測報告2700余份。精細分析解讀,統一召開市級監測結果反饋會,組織監測專家分赴各縣(市)區開展個性化分析解讀,督促各縣(市)區開展面向轄區學校的精準化數據解讀。精心改進提升,將結果應用與“兩縣”創建、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集團化辦學、“雙減”等有機結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銀川市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運用的通知》,督促各縣(市)區依據監測結果,分學校、分學科制定改進方案,切實服務教育決策,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