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激勵青年學子投身暑期實踐,2025年暑期,寧夏吳忠市利通區依託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精心策劃了一系列文明社會實踐活動,基層一線處處躍動着青春身影,他們以熱忱服務傳遞文明新風,讓青春力量在服務基層中綻放光彩。
返鄉實踐綻芳華 青春建功正當時
“這個暑假,我響應號召,積極投身吳忠市利通區返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親歷了基層運轉的齒輪,更在瑣碎中觸摸到奮鬥的深沉意蘊。”青年志願者馮志遠在實踐心得裏這樣寫道。
文明實踐,青年先行。今年暑期,利通區開設“返家鄉”利通青社學堂、“青春e行”青年電商實戰訓練營,通過“集中培訓+實戰演練”的模式,幫助青年學子掌握理論政策、實用技能,為投身基層文明實踐增添動能。
培訓後,200余名“返家鄉”學子奔赴249個實踐崗位,走進廠房車間、田間地頭、社區網格,開展涵蓋政務實踐、企業觀摩、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志願服務等多彩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在他們中間,有的成為政策宣講員,深扎理論政策傳播第一線;有的擔任社區“青年管家”,投入“一老一小”暖心服務中;有的變身“生態守護者”,巡護河道、清理垃圾……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也在回應群眾急難愁盼中收穫了成長。
在共青團利通區委、利通區委人才辦的聯合組織下,50余名大學生組成“體驗官”團隊,先後走進利通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利通區電子商務中心、夏進乳業、利通區大青葡萄産業園等地,觀摩了解家鄉的新變化。
從乳製品智能製造到電商新業態運營,從民族團結創建到鄉村振興實踐,大學生“體驗官”主動當起“家鄉代言人”,用鏡頭記錄發展新貌,以青春視角為利通文旅品牌宣傳提供新思路,推動“本土文化”與“青春創意”深度融合,用專業知識與青春熱情,為家鄉發展注入新鮮活力。
據悉,此次“利通正青睞·知行向未來”社會實踐項目,旨在搭建“青年+家鄉+實踐”的創新&&,實踐項目不僅是利通區人才回歸工程的重要一環,更是集産業宣傳、基層服務、青年成長於一體的創新&&。
七彩假期暖童心 託管課堂育新苗
“你咋不報‘七彩假期’暑假愛心託管班呀!聽説有廈門大學的返鄉大學生教課,還能去科技館呢!”近期,扁擔溝鎮利同新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裏熱鬧異常,80余名中小學生與“山海童行”志願服務聯盟的20余名返鄉大學生,共同度過了15天充實而難忘的暑假時光。
為緩解轄區新業態、新就業家庭“看護難”問題,利通區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四點半課堂、科普宣教室等功能空間,創新開展“七彩假期”暑假愛心託管服務——構建“1+N”多元課程體系,在保障課業輔導的基礎上,精心設置紅色記憶、安全教育、手工製作、“非遺+”體驗、讀書分享等N個課程模塊,形成“有知有味”的特色課程。同時,整合文化館、博物館等社會資源,動員“返家鄉”大學生深度參與基層文化建設,形成“資源聯動、共建共享”的服務新模式。
於是,各類暖心實踐在利通區多點開花。金積鎮金豐社區以“陽光助苗”行動為抓手,為移民隨遷子女撐起一片暑期成長晴空;金星鎮金塔社區開設“紅色薪火”系列課堂,由“返家鄉”大學生組建“紅色講師團”,通過“學紅色經典、聽紅色故事、做紅色手工”等方式,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勝利鎮民生社區創新開展“禾苗之夏”暑期小課堂,通過文物鑒賞、書法臨摹、竹簡讀本等形式,讓孩子們沉浸式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即將過去的2025年暑期,利通區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同步開設“七彩假期”暑假愛心託管班,覆蓋300余名青少年,103名大學生返鄉志願者累計服務時長超30000小時,一個個生動實踐,一處處暖心課堂,讓暑期生活有“趣”處、有“趣”過。
運動健康添活力 安全守護伴成長
“大家注意啦,伸展運動要把手臂打開到最大幅度,像小鳥展開翅膀一樣……”在板橋鄉文萃社區的居民廣場上,大學體育生金樂帶着孩子們做熱身操,整齊動作伴着歡快音樂,引得不少轄區居民加入,成為一道活力洋溢的風景線。
為築牢暑期安全防線,營造全民運動的健康氛圍,利通區以“活力綻放 青春飛揚”為主題,推出運動體操工坊、毽球競技場、跳繩挑戰營三大體育模塊,面向社區居民、青少年等群體開展多樣化體育活動。體操課融入趣味武術操和形體訓練,提升身體協調性;毽球課通過技巧教學設置“單人穿梭”“集體長繩”等多種形式,鼓勵參與者在挑戰中突破自我、增強體質。
利通區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積極聯動,推出“體育+安全”特色活動。金星鎮金星花園社區組織“假期無憂”青年志願服務隊,開展“珍愛生命 預防溺水”安全自護課堂,通過情景問答讓自護知識入腦入心;金積鎮金豐社區解鎖花式體育課,多項球類運動吸引少年兒童、廣大群眾熱情參與;金星鎮金花園社區聚焦兒童視角打造“一米之約,不負所‘托’”安全小課堂,引導孩子們用畫筆將安全知識繪製成手抄報,形成生動有趣的安全教育課。(石效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