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陽光正好,“袖珍公園”裏氛圍安祥,幾位老人在安坐在休閒長椅上,悠閒地聊着家常;孩子們在迷你廣場上嬉戲,不時濺起清脆的笑聲……
經過細緻入微的治理和守護,一幅融合人本化、生態化與數字化的“未來社區”畫卷,正徐徐地展現在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陽光驕子社區鑽石城小區居民的眼前。
曾經,這裡還只是一片閒置角落。改變,源自利通區未來社區建設計劃。
今年以來,利通區以陽光驕子社區為試點,着力推動社區空間資源盤活,通過打出“拆、移、改、建”組合拳,針對公共設施老舊、綠化成活率低等問題實施“微更新”,成功將6處閒置空地改造為4個社區公園和2個袖珍公園。同時,社區還在6個小區科學增設21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申報“四類管線”改造項目,從源頭上提升居住品質。
“現在出門就是公園,鄰居有了嘮嗑、遛娃的好地方,心裏透亮多了!”帶着孫子玩耍的曾桂蘭言語間滿攜喜悅。
改變同樣體現在社區治理的智慧變革中。上班族吳保良對社區的“雲築家”微信程序讚不絕口:“以前辦點事,得請假跑來社區;現在,手機上點一點就能預約辦理,太省心了。”
陽光驕子社區“雲築家”微信程序背後,是利通區社區深化探索“未來治理”的智慧賦能措施。這項程序全面推廣“一鍵表決”“一口投訴”“一窗公示”“一鍵預約”“一站數據”五個一功能,嚴格按照利通區“143”民主治理機制,織就“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單元紅管家”治理網絡。社區工作人員霍茹一邊操作系統一邊介紹:“居民在線提交需求,我們直接線上派單處理,全程留痕,效率大大提高。”
對於75歲的老人張春來説,“未來健康”帶來的安心感尤為實在。作為高血壓患者,他每月都會準時來到社區健康小屋接受例行體檢。工作人員熟練地將他的血壓、心率等數據錄入電子健康檔案,這份檔案不僅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可隨時調閱,更與上級醫療機構實現了互聯互通。“這些數據連着大醫院,我在家門口看病,卻有市裏的專家一起幫我把關,心裏特別踏實。”張春欣慰地説。
這套服務模式是利通區社區構建“全民康養”未來健康場景的核心措施。社區不僅增設健身房、健康小屋等空間,配齊設備建立健康檔案,還借數字&&開通“互聯網+醫療”服務,目前已建成2個社區衞生服務站、1個健康小屋,並依託“互聯網+醫療”&&,將健康監測、檔案管理和遠程診療深度融合,真正實現了居民健康“全程管、身邊管”。
不僅如此,陽光驕子社區的其他未來場景也同樣精彩:未來鄰里通過“一家親互嵌式”模式和興趣社團拉近人心;未來服務借“15分鐘生活圈”織密便民服務網;未來教育整合轄區資源打造“終身學習圈”;未來交通打通出行“最後一公里”;未來低碳推行垃圾分類和太陽能利用;未來創業場景依託“雲築家”數字&&整合資源、搭建孵化基地,已成功助力30名青年踏上創業征程。
從空間煥新到服務煥心,從智慧治理到健康守護,陽光驕子社區的實踐讓“未來”落地為可感可觸的日常。利通區委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楊濤&&,我們將緊盯陽光驕子未來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挂圖作戰,確保全面完成未來社區試點建設任務,引領利通區基層治理邁入新階段。(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