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古老寧夏的蒼茫底色之上,一曲以高質量發展為旋律的旅游華章正磅礡奏響。
“十四五”以來的5年,寧夏旅游業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度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大潮,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
這5年,寧夏旅游業筋骨日益強健、市場活力奔涌不息、游客獲得感與滿意度節節攀升。一幅“塞上江南·神奇寧夏”的嶄新畫卷在西部大地恢宏展開。
戰略引領與格局重塑:繪就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舟行萬里,操之在舵。
面對全球産業格局深刻變革與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趨勢,自治區黨委、政府站在統籌全局的高度,將旅游業定位為“經濟支柱産業”系統推進。
這一戰略定位的精準把握,緣於對區情的深刻洞察:寧夏經濟體量相對較小,但文化旅游資源富集且特色鮮明,旅游業具有拉動消費、優化結構、富民增收、提升形象的複合價值。
正是基於這一認識,自治區黨委、政府將旅游業發展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國家戰略大局,以“一軸一廊一核三區”的宏大格局重塑産業空間,推動旅游業從零散景點開發向全域系統構建轉變,從門票經濟向産業經濟轉型。
頂層設計的磅礡筆力,落於一系列前瞻規劃與重磅政策之上。《寧夏“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寧夏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以及圍繞黃河、長城、長征三大國家文化公園(寧夏段)的建設保護規劃等20余項重大規劃,共同構築了旅游業發展的四梁八柱。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一軸一廊一核三區”全域發展新格局的清晰藍圖。黃河文化旅游發展軸,承載着古老的文明與現代的活力;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文化旅游長廊,飄散着紫色夢想與産業的芬芳;銀川文化旅游發展核心區,匯聚着資源與服務的優勢;中衛休閒度假旅游區、六盤山生態紅色文化融合區、東部歷史文化展示區則如3顆璀璨明珠,各展其姿。
這5年,在自治區黨委、政府以及各級文旅部門的大力推動下,全區接待國內外游客人數、旅游花費分別由2020年的3429.54萬人次、199.06億元增加到2024年8129.78萬人次、769.77億元,年均增速分別為24.08%和40.23%,旅游業服務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重要支撐作用不斷顯現,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的宏偉藍圖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産業融合與業態創新: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融合與創新,是寧夏旅游業迸發無限活力的“金鑰匙”。
它如同一座堅實的“橋梁”,精準連接起鄉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的共榮之路。它更如同一劑高效的“催化劑”,催生出“葡萄酒+文旅”的獨特模式。走進安漠酒店,遠望賀蘭山巍峨聳立,近處觀景&&上的巨大水面令人稱奇。“這裡是一個‘葡萄酒+生活’為主題的全場景消費&&,品酒派對、創意市集、篝火晚會等體驗項目,能為游客帶來豐富多元的葡萄酒主題度假體驗。”寧夏圖蘭朵酒莊莊主鄭子豐説。
“葡萄酒+文旅”,讓游客邂逅不一樣的風土。4屆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的連續舉辦,24家酒莊及枸杞類旅游景區的培育,不僅讓這一模式成為國家層面的典型案例,更讓寧夏贏得了“推薦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的世界級美譽。而“星星的故鄉”這一綠色“杠桿”,則巧妙撬動了星空旅游這片藍海。星空大會、星空朗讀、沙漠星星酒店、星空營地……寧夏將靜謐的夜空化為觸手可及的體驗,完美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打造出極具辨識度的創新IP。
旅游業賦能城市更新的行動,則讓傳統目的地煥發嶄新容顏。銀川花博園—覽山公園—閱海湖城市新地標的打造,使覽山公園等一躍成為現象級網紅打卡點,刷新了城市顏值與氣質。
這5年,在業態培育上,寧夏堅持業態創新、要素重塑和資金整合相統一,累計籌措8.25億元,打造了以銀川鳳凰幻城、漫葡小鎮、圖蘭朵小鎮等為代表的旅游新場景,培育形成富有寧夏地域特色的文旅IP,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文化需求、旅游體驗。
文化賦能與品牌敘事:彰顯高質量發展新魅力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在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今天,我們就是要打響品牌美譽度、構建可持續的文旅融合。”銀川文化旅游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帥&&。
8月17日晚,當2025覽山音樂季第二場演出落下帷幕時,來自蘭州的游客楊超小心翼翼地收好票根説:“這可是銀川的朋友推薦的‘優惠密碼’,明天去閱彩城吃頓冰煮羊,還能買一杯奶茶,都是8.8折優惠,這種‘一票多用’的感覺很值,像是給旅行加了份驚喜。”
寧夏始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文旅融合,催生出一個個響噹噹的文旅品牌,銀川覽山音樂季就是典型的例證。
2025覽山音樂季接連推出兩場盛大演出,數萬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走進覽山公園,共赴音樂盛宴。演唱會上,歌手吳克群身穿寫有“銀川”的白色T恤,瞬間燃爆現場。演唱間隙,歌手們也紛紛向觀眾秀出自己此行收到的特殊禮物——西夏陵文創塔靈靈和岩畫寶寶的玩偶。用好這類“行走的廣告牌”,文旅IP的借勢出圈也帶來了消費的熱潮。
此外,《看見賀蘭》《不朽的長城》《沙坡頭盛典》等精品演藝,提供了沉浸式的文化消費新體驗,成為寧夏吸引客流、引爆市場的亮麗名片。紅色基因傳承工程,特別是“徒步&&祭英烈”等活動,以其深刻的感染力被譽為愛國主義教育典範,産生了點擊量超21億人次的巨大網絡影響。
在品牌敘事上,以“塞上江南·神奇寧夏”為統領,“到寧夏,給心靈放個假”“星星的故鄉”“寧夏歸來不看沙”等差異化子品牌深入人心。通過中阿旅行商大會、“紫色夢想”全球推廣、大西北文旅峰會等高端活動,以及“兩曬一促”等全媒體傳播,寧夏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持續躍升……
這5年,在品牌打造上,西夏陵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我國第60項世界遺産,填補了寧夏的空白。六盤山紅軍長征旅游區、青銅峽黃河大峽谷旅游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實現5A級旅游景區地級市全覆蓋。
大漠黃河展新卷,塞上江南啟新程。展望“十五五”,寧夏旅游業將以非凡的勇氣與智慧,書寫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答卷,向着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的宏偉目標穩步邁進。(記者 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