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強力推進移風易俗新婚俗過程中,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馬蓮渠鄉柴橋村通過“三點一線”工作法,讓“低彩禮”“零彩禮”的文明新風從“一家事”變成了“全村共識”。
所謂“三點一線”工作法,即聚焦宣傳教育“點”,牽好移風易俗新婚俗“線頭”;聚焦志願服務“點”,擰好移風易俗新婚俗“線頭”;聚焦家事聯調“點”,栓好移風易俗新婚俗“線尾”。
依託村裏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柴橋村精心打造“移風易俗宣傳小巷”和移風易俗館,結合利通區移風易俗“八條”和村規民約中“彩禮上限8.9萬元”明確規定,通過宣傳欄、廣播、文藝匯演等“傳統+現代”“線下+線上”的“沉浸式”宣傳,讓高額彩禮治理政策家喻戶曉。
自2024年寧夏農村高額彩禮專項治理以來,柴橋村將政策解讀融入日常,“零彩禮家庭可享受技能培訓補貼、優先申請創業貸款”“低彩禮家庭發展産業可獲資金扶持”等惠民政策如春風化雨,加速改變着村民的傳統觀念。
“彩禮再多,不如孩子日子過得舒心!”作為村裏“新紅娘”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村民任淑玲不僅用自家的“零彩禮”婚事打破了鄉鄰對“彩禮面子”的執念,更帶着政策手冊挨家挨戶宣講:“省下彩禮錢,給孩子們鋪就幸福路,這才是真金白銀換不來的體面。”
一支從5人發展到20人的“新紅娘”志願服務隊,正是柴橋村志願服務“點”的中堅力量。依託“345”志願服務模式,柴橋村廣泛組織開展相親會、籃球賽、廚藝大賽等有益活動,用“身邊人説身邊事”方式讓“抵制高額彩禮”的理念深入人心。今年,全村5對新人中4對為“低彩禮”、1對為“零彩禮”。
“我是黨員,得聽黨的話。彩禮一分不要,只要倆孩子把小日子過紅火!”黨員史振明在女兒婚禮上的這番話,道出了許多村民的共同心聲。在柴橋村,“一約四會”機制讓村民自治力量充分彰顯:紅白理事會全程監督婚喪事宜執行標準,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等協同發力,黨員幹部帶頭遵守婚喪報備制度。
柴橋村家事聯調工作室作為調解矛盾糾紛的關鍵“點”,由婦聯執委、“新紅娘”、司法調解員等組成的多元聯調隊伍,通過“1135”工作機制,為村民排憂解難。成立至今,工作室已調解45件矛盾糾紛,將“宣傳走在摸排前,摸排走在調解前,調解走在激化前”的原則落到實處。
如今的柴橋村,曬家風、傳家訓活動常態化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浸潤人心,“新紅娘”志願服務隊的紅馬甲穿梭在村巷間,家事聯調工作室的燈光溫暖着鄰里情,一場由“三點一線”工作法引領的婚俗變革,持續不斷地為鄉村振興注入着文明向善的強大動力。(馬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