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宗林:把平凡日子過成最動人的模樣-新華網

楊宗林:把平凡日子過成最動人的模樣

2025-08-20 10:35:13
來源:利通區融媒體中心

  30多年如一日悉心照料身患殘疾的妻子,用點滴陪伴詮釋“不離不棄”;熱心村鄰事務,用真誠善舉溫暖鄰里,把平凡的日子過成了最動人的模樣。他,就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扁擔溝鎮同利村農民楊宗林。

  用朝夕相伴築牢愛的港灣

  “她嫁給我那天,我就想著,這輩子得讓她過得踏實。”這是楊宗林最樸素的承諾,也是他三十多年始終堅守的信念。

  妻子因殘疾行動不便,從婚後的第一天起,他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擔。每天清晨,天剛亮,他就起身做飯:小米粥要熬足半個鐘頭,米粒開花才夠軟糯;饅頭是頭一天發好的面,蒸好後他先掰一小塊試溫,再端到床前;幫妻子穿衣時,他習慣先把毛衣揣在懷裏焐熱,“剛從櫃子裏拿出來涼,焐熱了穿着舒坦”。給妻子洗漱時,他把毛巾浸得半幹,輕輕擦拭妻子的臉頰與手背,生怕重了會讓她疼。

  傍晚的村道上,也時常能看到楊宗林推着輪椅緩緩前行的身影。輪椅被他擦得锃亮,墊子上鋪着妻子親手繡的碎花布。“往南走點,那邊有片楊樹林,風涼快。”一路上,他絮絮叨叨地説着家常,妻子嘴角則挂着笑。偶爾遇到村裏的小孩跑過,他總會提醒“慢點,別撞着你阿姨”,孩子們便停下來,脆生生地喊一句“楊大爺好”。

  每逢村裏放電影的夜晚,更是夫妻倆的“小節日”。楊宗林提前半小時忙活,為妻子找乾淨的外衣、在輪椅上墊厚棉墊,再小心翼翼地將她抱上車。電影開始後,他一直守在輪椅旁,妻子笑,他也笑;妻子睏了,他就讓她靠在懷裏,直到散場才慢慢推她回家。村民們説:“老楊帶媳婦看電影的身影,比電影裏的故事還動人。”

  以熱忱之心溫暖鄉鄰歲月

  “他的心啊,熱得像夏天的太陽。”村民們常這樣評價今年已59歲的楊宗林。在楊宗林看來,村裏的事就是自家的事,這份樸素的想法成了他熱心助人的源動力。

  村裏開展環境衞生整治,他總是最早到場。天剛濛濛亮,村口就能聽見“唰唰”的掃帚聲。哪家老人搬不動柴火,他放下手裏的活就上前幫忙,三兩下把柴火碼得整齊。清理路邊垃圾,腐葉和污水混雜,氣味難聞,別人都避開,他卻揮起鐵锨幹得最起勁,“清理乾淨了,下雨天就不積水,大家走路也方便。”兩個鐘頭下來,胳膊磨紅了,他只是憨厚一笑:“沒事,習慣了。”

  村裏舉辦活動時,更少不了他。桌椅沉重,楊宗林總是第一個伸手;佈置現場時,他會細心地把前排椅子往中間挪,讓老人看得更清楚;活動結束後,他留下來打掃、收拾,直到把一切復原,才悄悄離開,從不提一句辛苦。

  這些年,楊宗林還經常幫助孤寡老人幹農活,給留守孩子補衣送書。村民們説:“楊宗林不愛説大話,但誰家有事,他都會搭把手。”漸漸地,他成了村裏人心中最可靠的“主心骨”。

  於細微之處閃耀精神之光

  三十多年來,楊宗林沒有豪言壯語,卻用日復一日的堅持詮釋着“責任”與“溫情”。對妻子而言,他是無微不至的“守護者”;對鄉鄰,他是默默付出的“暖心人”。

  “她跟着我過日子,我就得對她好。鄰里一起生活,幫點忙是應該的。”楊宗林説。正是這種發自骨子裏的質樸,打動了身邊的每一個人。如今,村裏的年輕人學着他的樣子,主動幫老人幹活;孩子們見到他,總會喊一聲“楊爺爺”。

  就像村頭那棵老槐樹,楊宗林默默無聲,卻始終以堅韌的根係和濃密的枝葉,為身邊的人遮風擋雨。正是這樣平凡卻閃光的人物,讓“好人”的種子在這片鄉村大地上生根發芽,也讓鄉風民風更淳樸、更溫暖。(郭雨芃 王凱)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