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成果斐然-新華網

中阿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成果斐然

2025-08-20 08:50:51
來源:寧夏日報

  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足球場上鮮綠的草坪,讓世界看到了出自中國的草坪節水灌溉技術。這項技術不僅有效節約水資源,還為卡塔爾世界盃的順利舉辦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今,這項技術在全球各地被廣泛應用,為節水添綠貢獻中國智慧。

  近年來,中國在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清潔能源等領域的關鍵技術和先進理念,在阿拉伯國家和地區“扎根”——近千名阿拉伯國家和地區的技術人才通過線上線下培訓,掌握了相關技術。這些技術人員成為友誼和創新的“傳遞者”,回國後,他們積極推動中國技術和經驗在當地解決實際問題、助力經濟發展。

  這是中阿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成果的生動縮影。

  2015年以來,寧夏牽頭在阿拉伯國家建成8個雙邊技術轉移中心、2個海外合作基地、1個多邊聯合工作組,在國內吸納了上千家協作單位,基本形成了中阿科技合作的國際技術轉移協作網絡。以中阿博覽會為&&,寧夏連續舉辦多屆中阿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累計發布重點技術成果近800項,簽訂雙邊科技合作協議96個,成為中阿科技合作“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的核心樞紐。時間的指針回撥至10年前。

  2015年,首屆中阿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在銀川舉辦,中阿技術轉移中心正式揭牌,開啟了中阿科技合作的新篇章。

  從基礎農業、環保行業,到健康産業、智慧農業、光伏能源,交流的領域不斷拓寬,合作的深度愈加寬廣。

  “每次交流都是一次深度的對話和碰撞。我們發現,儘管文化和地域不同,但在科技發展的道路上,我們有着共同的目標和挑戰。這種交流讓我們更加明確未來合作的方向。”寧夏農林科學院林業與草地生態研究所所長王佔軍説。

  從中國-阿曼防沙治沙經驗分享視頻會,到清潔能源與綠色農業技術線上國際培訓班,再到面向“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綠色農業技術線上培訓班,上百場活動讓中阿雙方在生態治理、綠色發展等領域實現了深度交流與合作。

  “在中國的每一天,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和發現。”來自埃及國家研究中心的青年科學家迪亞·薩布拉用這樣一句話,總結了他在中國的科研經歷。過去10年間,中阿技術轉移中心吸引5名阿方青年科學家來華工作,他們在中國的實驗室裏與中方科研人員並肩作戰,共同攻克技術難題。這些青年科學家不僅帶回了先進的科研成果,更帶回了對中國的深刻理解和深厚情誼。

  10年,是一把時間的“尺”,丈量中阿技術轉移的堅實步履;10年,是一座友誼的“橋”,連通中阿創新合作的前行之路。

  從荒漠節水到光伏農場,從實驗室到世界盃球場,10年間,寧夏以中阿技術轉移中心為支點,把一項項“中國方案”轉化為阿拉伯國家看得見、摸得着的綠色動能。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阿拉伯國家産業發展方向和科技創新需求,圍繞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綠色農業等重點領域,進一步完善技術轉移協作機制,降低創新要素流動壁壘,促進先進技術落地應用,讓合作紅利惠及中阿民眾,為雙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中阿技術轉移中心負責人説。(記者 馬越 實習生 方宇翔)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