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路過到留下 靈武文旅破解“留量密碼”-新華網

從路過到留下 靈武文旅破解“留量密碼”

2025-08-18 16:58:31
來源:靈武市委宣傳部

  田野作舞&,村路變賽道。近年來,寧夏靈武市——這座擁有“千年古縣”底蘊的城市,以“村舞”“村跑”、音樂節等一系列特色文旅活動為引擎,探索出驅動鄉村全域旅游的新路徑,成功實現從文旅“過路地”到旅游“目的地”的蝶變。

  國家級賽事扎根田野 “流量”變振興“能量”

  “我們的舞&,背景就是萬畝良田!”靈武市梧桐樹鄉楊洪橋村的村民自豪地説。

  作為全國唯一連續承辦“大地流彩·村跑”和“村舞”的城市,靈武市深耕細作,將賽事打造為撬動鄉村發展的“引爆點”。創新地將“鄉村賽場”升級為“文旅賣場”,將“村舞”的舞&設在三産融合園內,舞蹈融入農耕與黃河文化,呈現了一部“新時代靈武農耕史詩”。

  “村跑”的賽道串聯起果園、稻田與村落,沿途設置非遺展演,讓來自天南地北的“跑團”實現從“體育競技”到“文化深度游”的躍升。賽事期間,同步舉辦的“鄉土風物大集”將賽場變為“微縮版靈武風物博覽會”,靈武長棗、牛羊肉等特色農産品直面全國消費者,催生了“賽事後備箱經濟”,一場賽事直接帶動農旅産品銷售超500萬元。

  更深遠的變化是,賽事將“過客”變為“創客”。精心打造的彩繪賽道等“賽事遺産”,成了游客慕名而來的“網紅打卡地”,有效盤活了鄉村閒置資源。與全國近4000名參賽者的交流,讓村民們開闊了眼界,提振了發展信心。一批返鄉青年和“田秀才”辦起農家樂、發展採摘游,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被徹底激活,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潮流IP碰撞古老遺址 景區煥發新生機

  面對水洞溝等傳統景區對新生代吸引力下降的挑戰,靈武市跳出“就景區做景區”的思維,用現象級IP為傳統賦能。

  “2025水洞溝九點音樂節”在新文旅玩法介入與地方文旅資源加持下,“適配度拉滿”。通過市場化運作,現代青年潮流文化與古老史前遺址“嫁接”,産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首創的“門票即文旅通行證”模式,將音樂節的“瞬時流量”高效轉化為景區的“持續客流”。活動吸引超1.5萬名樂迷體驗“一日音樂節、多日靈武游”,帶動旅游綜合收入1850萬元。

  音樂節還被打造成“音樂+”複合體驗&&,現場融合非遺文創、特色美食等業態,並聯動博物館推出“音樂+考古研學”專線,構建“白天考古、傍晚聽歌、夜晚觀星”消費鏈,極大提升了産品附加值。

  系統思維謀篇布局 釋放全域消費潛力

  靈武市堅持系統思維,將大型活動作為拉動“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消費的引爆點。政府投入專項資金,聯合商戶推出優惠、發放消費券,撬動市場活力。為保障活動體驗,建立起市級統籌、多部門協同、上千名志願者參與的高效保障體系,免費接駁等精細化服務贏得游客讚譽,將優質服務轉化為城市口碑。

  此外,靈武還構建全媒體宣傳矩陣,從“村舞”同跳挑戰到音樂節全網5.3億次的話題曝光,每次活動都強力推廣了“奇秀靈武”城市品牌,累計吸引全網超10億人次關注。

  通過一系列組合拳,靈武文旅産業正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國內游客237.7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7.09億元。城市品牌形象也從傳統的“長棗之鄉”,拓展為充滿活力的“賽事之城”“音樂之城”。

  “我們的目標不止於‘網紅’的瞬時熱度,而是構建長效發展機制。”靈武市文化旅游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馬鵬程&&,未來將繼續在文化挖掘和産業融合上突破,將文旅優勢融入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大局,為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實踐貢獻靈武經驗。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