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縣“村社聯建”機制釋放治理溫度-新華網

永寧縣“村社聯建”機制釋放治理溫度

2025-08-16 13:42:12
來源:永寧縣委組織部

  今年以來,永寧縣以深化村社聯動為突破點,將城鄉資源編織成一張緊密的服務網,通過建立基層黨組織“結對親家”機制,社區與鄉村攜手並進,在紅色傳承、産業互動、文化交融、助農惠民等領域深耕細作,讓服務觸角延伸至城鄉末梢,使“幸福在身邊”讓群眾可感可及。

 聯建陣地 共築精神家園

  陣地是凝聚力量的基石。永寧縣精心打造共享陣地集群,為城鄉交流提供堅實依託。南環社區與閩寧鎮玉海村這對“結對親家”,依託閩寧耿飚紅軍小學這一共享紅色熔爐,開展“‘紅領巾’攜手‘橄欖綠’共赴閩寧研學情”活動。在革命文化長廊上,描繪紅軍長征等場景的彩繪深深吸引着孩子們,退役軍人結合壁畫,就地展開“微黨課”,從紅軍精神講到新時代強軍故事。孩子們踮起腳尖為老兵們繫上鮮艷的紅領巾,兩代人手掌緊握,紅色的種子悄然播撒在孩子們心田。走進玉海村絨山羊養殖示範戶,孩子們就“軟黃金”——羊絨好奇發問,在互動中觸摸鄉村振興的強勁脈搏。東環社區與園藝村則通過聯建活動,在莊重的儀式中為“最美退役老兵”佩戴徽章,聆聽老兵代表分享崢嶸歲月與奉獻基層的點滴故事。這些精心打造的共享陣地與活動,成為傳遞崇高精神、深化城鄉情誼的精神載體。

  創新機制 激活聯動效能

  高效機制是聯建工作的血脈。永寧縣探索建立了“資源共享、品牌共創、活動聯辦”的互助機制,確保聯建活力持久。陽光社區與木蘭村開展的“腳下有泥土,心中有傳承”活動,依託“陽光少年·永寧縣紅色研學線路”,精心設計“山海協作·鄉村振興實踐線”。活動中,從陽光社區徐娟娟書記用身邊實例宣講移風易俗“實在課”,到青少年走進蔬菜大棚、肉牛養殖場、葡萄園探究“十萬個為什麼”,再到非遺臉譜繪製、閩寧新貌展示中心的精心講解,多元環節環環相扣,不僅讓青少年們體驗了農耕的艱辛與樂趣,還加深了對非遺文化的理解,深刻感受到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和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勝利社區與東全村的“村社攜手聚合力”活動,巧妙融合中草藥認知、八段錦體驗、民族漆扇繪製及“種子盲盒”實踐,將教育寓於趣味體驗,既滿足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需求,也促進了城鄉文化的深度碰撞與認同。

 精準服務 惠及多元群體

  精準對接需求,服務方能直抵人心。永寧縣村社聯建聚焦“一老一小”、退役軍人、農戶等群體,提供暖心服務。東環社區、園藝村突出向“最可愛的人”表達敬意與關懷,通過頒發徽章、分享故事、共切蛋糕等環節,讓尊崇關愛的暖流在退役軍人心間流淌。針對農時困境,團結社區聯合楊和村及轄區企業新華保險永寧分公司,迅速組建“助農志願服務隊”,深入辣椒溫棚開展“田間地頭助豐收”行動。清晨的溫棚裏,“紅馬甲”們默契配合、幹勁十足,有效緩解了農戶勞動力短缺的燃眉之急。

  下一步,永寧縣將繼續深化村社聯動,優化治理與服務,走出一條以城帶鄉、融合共興、充滿溫度的特色發展之路,讓幸福之泉在更廣闊的城鄉大地持續涌流,生動詮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深刻內涵。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