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縣:這場跨越山海的“接力賽”拼出共同富裕新圖景-新華網

永寧縣:這場跨越山海的“接力賽”拼出共同富裕新圖景

2025-08-15 16:00:38
來源:永寧縣委宣傳部

  從當年“天上無飛鳥,風吹石頭跑”的“幹沙灘”,到如今“産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金沙灘”——閩寧協作二十九載,是一場跨越2000多公里的“接力賽”,更是東西部協作從“輸血”到“造血”、從“脫貧攻堅”到“共同富裕”的生動實踐,一批又一批援寧幹部接過“接力棒”,用青春與擔當續寫“山海情”。

  以人才賡續“山海同心”的精神血脈,解鎖“接力棒”裏的“精神密碼”。閩寧協作這場跨越山海的“接力賽”,其最核心的傳承在於人才所承載的精神火炬。從1997年福建農林大學林佔熺教授帶着菌草技術扎根寧夏,到剛抵達永寧的第十四批援閩寧鎮工作隊隊長表態:“我們要像前十三批援寧幹部那樣,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真正為當地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讓熒幕裏的《山海情》長出新的年輪。”從早期“吊莊移民”的艱苦創業,到如今“綠電小鎮”的創新探索,不變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是“先富幫後富”的擔當,是“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堅持。援寧幹部們始終牢記“把他鄉當故鄉”,將福建的“敢闖敢試”“愛拼才會贏”精神與寧夏的“艱苦奮鬥”“塞上江南”文化融合,形成了“山海同心、真抓實幹”的“閩寧精神”。比如,扎根寧夏10年的福建企業家許上等,創辦富貴蘭實業有限公司,帶動500多名當地婦女就業,讓“在家門口掙到3500元”從夢想變成現實。正是一個個“老援寧人”的故事,不斷成為“新援寧人”的精神坐標。

  從“輸血”到“造血”的模式跨越,支撐“接力賽”中的“智力引擎”。閩寧協作的“接力賽”,關鍵是舉措的創新。二十九年間,援寧幹部們始終緊扣“福建所能、寧夏所需”,從“給錢給物”的“輸血式”幫扶,轉向“産業聯動、人才支撐、市場對接”的“造血式”協作,走出了一條“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新路。從1997年的菌草技術,如今,閩寧鎮已經形成了特色養殖、特色種植、文化旅游、光伏發電、商貿物流五大支柱産業,田野鄉間,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正在與傳統農業深度融合。從“互派挂職幹部”到“科技特派員”,從“福建專家赴寧指導”到“寧夏幹部赴閩學習”,人才交流始終是“接力賽”的“動力源”。比如,2021年以來,福建省先後選派127名教育、醫療、農業等領域專技人才到閩寧鎮對口支援。2022年,永寧縣啟動東西協作鄉村振興人才交流學習工作,共選派161名鄉村振興人才到廈門市研修學習。這些舉措皆是通過人才“請進來”示範帶動、“挂過去”增強本領的方式,推動東西部人才協作向縱深發展,為“造血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用“幹沙灘”到“金沙灘”的幸福圖景,解答“接力賽”後的“民生答卷”。閩寧協作這場“接力賽”的最終落腳點,是通過人才的持續投入與辛勤付出,實現民生福祉的顯著改善,繪就了從“幹沙灘”到“金沙灘”的壯美蝶變。援寧人才始終將“群眾的獲得感”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試金石”,他們扎根一線,從解決群眾最基本的溫飽問題,到助力群眾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讓“移民群眾”真正成為了共享發展成果的“幸福群眾”。從收入增長看,閩寧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從搬遷初期的500元增長到2024年的1.9萬元,這背後是無數産業人才、創業人才帶動當地産業發展、提供就業崗位的結果。從生活改善看,移民群眾住房條件的極大提升、基礎設施的完善、以及如閩寧禾美電商幫扶車間等項目的涌現,讓“留守婦女”實現“照顧家庭+掙錢養家”兩不誤,這些都凝聚着各類人才在民生領域的創新服務與精準幫扶。從生態變化看,葡萄酒産業産生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閩寧鎮“光伏産業”的興起,均是新能源人才與産業人才協同發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例證。

  從“閩寧村”到“閩寧鎮”,從“菌草”到“葡萄酒”,從“脫貧”到“共同富裕”,閩寧協作的“接力賽”還在繼續。相信在一批又一批援寧幹部的努力下,“山海情”會更濃,“金沙灘”會更亮,“共同富裕”的圖景會更美好。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