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銀川8月14日電(記者艾福梅)在寧夏吳忠市盛元廣場,清晨7點已是人聲鼎沸,二十余個挂着“黨建引領 同心助農”橫幅的展位前,擠滿了拎着購物袋的機關幹部。“吳忠林場葡萄給我留5箱!”“小番茄再來兩盒!”採購聲此起彼伏,一場由機關幹部唱主角的消費助農行動正在火熱上演。
機關幹部正在攤位前購買農特産品。
所有攤位統一懸挂價目表,標注品名、産地、成本構成。利通區扁擔溝紅梅杏每斤15元,價格比商超低10%,同心縣下馬關鎮槐花蜜售價僅為企業批發價,通過減少中間環節,實現農民增收、幹部節省開支。
據吳忠市委組織部介紹,7月以來,吳忠市創新推出“優質農産品進機關促消費”系列活動。在利通區專場,78種“土字號”農産品創下日銷10萬元紀錄;同心縣專場更實現4小時銷售突破20萬元。
“嘗嘗我們的玲瓏蜜番茄,無農藥的!”同心縣余家梁村駐村第一書記馬曉燕嗓門沙啞卻笑容滿面,“帶了1000盒小番茄,一上午就被搶光了!”這樣的場景已成常態,駐村幹部也從“幕後協助”走到“&前叫賣”,這不僅助力農産品銷售變現,更以零距離服務拉近幹群關係,打通鄉村振興“最後一公里”。
在質量把控方面,同心縣建立農産品溯源檔案,對71種參展産品實行“鄉鎮初篩+專業復檢”雙保險;利通區推行“一物一碼”追溯體系。“農殘檢測&就設在攤位旁,掃碼就能看檢測報告。以前總擔心買到冒牌土貨,現在現場檢測,買得放心!”市直機關幹部段坤説。“幹部敢買”帶動了“群眾願買”,舌尖上的信任鏈正在形成。
農戶攤位前懸挂着禁用農藥名錄。
吳忠市委組織部與市直機關工委統籌場地、用電等保障,利通區和同心縣分別組織200余名黨員幹部組成運輸隊、質檢組、導購團,讓各級黨組織成為“供應鏈中樞”,分散的農戶抱團闖市場就成為現實。“一頭挑農民錢袋子,一頭連幹部果籃子!”利通區委組織部現場負責人的比喻形象生動。
農特産品進機關不僅是消費數據的躍升,更是黨群同心書寫的振興答卷。“我們計劃每兩周組織舉辦一場農特産品進機關活動,動員機關幹部帶頭消費,搭建起城鄉融合新橋梁,讓‘組織力’真正轉化為‘生産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紅色動能。”吳忠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