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吳忠市紅寺堡區閩寧産業園,寧夏中泰新源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達7.5億元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工地建設場面火熱。“産品覆蓋新能源汽車、儲能等領域,採用國內領先工藝,是寧夏首個集新材料研發、生産、銷售及進出口貿易於一體的全産業鏈新能源標杆項目。”項目經理王渤介紹,這個由福建省泉州市企業投資的項目年底投産後,預計帶來年均10.5億元營收,創造300余個就業機會,實現福建中大型企業在紅寺堡區投資“零的突破”。
位於柳泉鄉羊坊灘村的寧夏閩寧貴鑫牧業有限公司,肉牛由公司統一銷往廣東、福建、海南。該公司總經理陳偉煌説:“公司在廣東湛江有屠宰場,在閩南、潮汕有成熟銷售網,依託寧夏牛肉的‘金字招牌’,形成了收購、育肥、銷售的産業鏈。”得益於福建省援寧工作組去年的關鍵招商,這個曾因市場低迷而陷入困境的養殖場重獲新生,通過“技術+飼料共享+收購”模式及“共享倉儲站點”,年定點收購肉牛15000頭,為養殖戶降本增收。
在1300萬元閩寧協作資金支持下,羅山腳下159棟日光溫室大棚內生機盎然。“這是閩寧協作的碩果!産業落地後,日子更好,幹勁更足。”新莊集鄉楊柳村黨支部書記馬志瑞説。紅寺堡區依託閩寧協作資金,建成楊柳村惠紅現代農業産業園等千畝日光溫室大棚,建立“基地+企業+農戶+村集體”的聯農帶農機制,讓農戶的腰包實實在在地鼓起來。
2023年以來,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援寧工作組爭取各類資金4.2億元。新建與改造30棟老舊廠房,招商團隊足跡遍佈北京、廣東、江蘇等地,成功吸引107位企業家考察紅寺堡區;9場推介會釋放磁力,15個新項目落地生根,16億元資金涌入;72個協作項目次第開花。産業帶動、園區引領、産銷對接多措並舉,完成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蛻變。2024年,紅寺堡區生産總值突破122.84億元,同比增長10.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5258元,比上年增長8.2%。(記者 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