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通區以“小切口”做活鄉風文明“大文章”-新華網

利通區以“小切口”做活鄉風文明“大文章”

2025-08-13 15:15:51
來源:利通區委宣傳部

  “接地氣”“聚人氣”文藝宣講聲聲入耳,“破陳規”“立新約”舉措涵養文明鄉風;“樹標杆”“引航向”榜樣典型感召鄰里鄉親……而今在寧夏吳忠市利通城鄉,“沾泥土”“帶露珠”的文明實踐,正悄然改變着群眾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

  近年來,利通區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把深化移風易俗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拓陣地、聚合力、樹典型,通過一項項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切實舉措,引導廣大群眾和家庭共同破陳規除陋習,以移風易俗“小切口”做活了鄉風文明“大文章”。

 拓展陣地資源,構建文明傳播“新&&”

  一個個嶄新的&&,一個個創新的陣地,一個個鮮活的載體,有效融合了各方資源同向發力,吸引着越來越多黨員幹部群眾主動投身到移風易俗的實踐中來。

  利通區精心融合打造“中心、所、站、廣場、驛站”五級群眾家門口的文明實踐陣地,並橫向聯動,推廣村居融合試點,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文明新風傳播網絡。

  馬蓮渠鄉柴橋村着力構建“妮好”家事聯調工作室、“移風易俗宣傳小巷”“移風易俗館”,家事聯調工作室調解家庭矛盾、宣傳小巷展示文明案例、移風易俗館開展主題教育,三者互為補充為新風尚的傳播搭建了堅實陣地&&,生動詮釋抵制高額彩禮、倡導婚嫁新風的理念,讓群眾在耳濡目染中倡樹文明新風。

  “説移風、道易俗,舊的習俗要根除;新時代、新思想,新的文明要發揚”“利通老鄉聽我説,陳規陋習害處多,大擺宴席比場面,鋪張浪費還賬難”……在鄉村(社區)文化陣地上,一曲曲“快板書”“三句半”正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文明新風。

  依託這些鮮活載體,利通區積極創新“333”基層宣講工作模式,構建“1+5+N”基層理論宣講大格局,拓展延伸“金花之聲”線上宣講品牌,建立“俏媒婆”“新紅娘”“板言橋語”等“N”個特色宣講小分隊,通過“大媽説彩禮”“土話道家常”等活動,敲門入戶、走街串巷解讀好政策,把移風易俗理念精準“滴灌”到廣大幹部群眾的心田。

  強化統籌推進,凝聚協同治理“新局面”

  “男當婚、女當嫁,先把這事拉一拉。白寺灘村新民謠,樹新風來改陋習……”東塔寺鄉白寺灘村移風易俗新風謠是基層治理的最好例證。“這些朗朗上口的民謠和標語,是我們村集思廣益創作的,現在大夥兒對婚喪嫁娶怎麼辦、禮金標準怎麼定,心裏都有了一本明白賬。”村委會主任郭枝介紹説。

  推進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重在建章立制,讓文明常態暢行。近年利通區建立由“區委統籌、部門牽頭、基層落實、社會參與”的四級聯動工作機制,創新開展“利通有禮 文明有你”文明創建十大行動系列活動,以“品牌引領、陣地支撐、活動驅動”模式,形成“月月有主題、處處見文明”的工作格局。這種多部門協同發力,紀檢監察嚴明紀律紅線、民政部門規範婚喪事宜、團委緊抓適齡青年,形成了齊抓共管的治理體系。

  板橋鄉早元村將寺監會納入“一約四會”健全形成“一約五會”一套機制,創新推行“123”工作法,即健全1套機制、用好2個載體、激活3支隊伍,繪就鄉村治理新畫卷。

  東塔寺鄉劉鹼灘村推行“黨員聯戶+三單服務”模式,依託“先鋒茶堂”“廊亭議事”等活動&&,累計辦理移風易俗事項20余件,讓“隨地燒紙”變文明祭祀,“噪音擾民”成和諧鄰里,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感。

  馬蓮渠鄉以柴橋村為示範點,首創婚俗改革“三點一線”工作法,以宣傳引導切入點、紅白理事關鍵點、典型示範閃光點,形成文明新風貫穿線,讓“大操大辦”轉為“簡約新風”,使“陳規陋習”化作“文明風尚”。

  鄉村要美,美在文明風尚;民風要正,正在村規民約。現如今,在利通區轄區106個行政村實現紅白理事會全覆蓋,通過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積極將文明婚嫁、文明祭祀、文明餐桌等內容納入“一約四會”群眾自治模式,基層自治亮點頻現。

 突出示範引領,培育文明鄉風“新標杆”

  “在村兩委領導下,我參與大棚種植18年了,經濟條件好了,女兒去年結婚我沒有要彩禮,我是村幹部,又是黨員,就是要給鄉親們樹個好榜樣。”金積鎮大廟橋村民賈文斌説。

  據了解,近年利通區堅持典型引路、示範帶動,通過“選樹一批、帶動一片”的工作思路,持續舉辦“抵制高額彩禮 弘揚時代新風”移風易俗先進典型分享交流會暨農村“零彩禮”“低彩禮”頒證儀式、“理”通凝心大講堂等示範性活動10余場,選樹示範家庭520戶,宣傳62戶“零彩禮”“低彩禮”先進事跡,讓典型既有“裏子”又有“面子”。

  機制讓治理有章可循,榜樣則讓文明有跡可學。通過“六個先鋒”移風易俗示範戶選樹活動,利通區各鄉鎮挖掘“好親家”“好婆婆”“好媳婦”等基層先鋒模範200余戶。

  金積鎮大廟橋村創新推出抵制高額彩禮“十有禮遇”政策機制,在大棚種植、民生服務、産業發展等多方面給予補貼支持,以“鄉賢論”“榜上亮”的方式,引導越來越多的村民爭做移風易俗好榜樣。

  東塔寺鄉劉鹼灘村建立“俏媒婆”、適婚青年管理雙&賬,緊抓轄區媒婆及青年關鍵群體,採取逐戶走訪等方式,摸排梳理適婚青年底數,精準做好政策宣傳、跟蹤服務。

  與此同時,利通區還將“六個先鋒”評選與文藝創作相結合,創排《高額彩禮要杜絕》《黃河新岸踐新風》等文藝節目20餘部,通過“鄉音土話”“身邊人演身邊事”將移風易俗先進典型的故事搬上舞&,既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又讓先進典型可親可學,形成了“文藝唱榜樣、榜樣帶群眾”的良性循環。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