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首部地市級氣象法規落地-新華網

寧夏首部地市級氣象法規落地

2025-08-13 08:35:2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銀川8月12日電(記者艾福梅、吳天麟)《吳忠市極端天氣應對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於今年9月1日起施行。這是寧夏首部地市級氣象法規,有利於推動完善以預警信號為先導的極端天氣應對工作體系,提升吳忠市極端天氣應對工作的法治化、規範化水平。

  《條例》全文16條,明確市縣兩級人民政府、12個政府職能部門、11類重點單位的49項主要應對措施,構建“監測—預警—響應—能力建設”的全鏈條制度體系,理順極端天氣應對體制機制,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條例》規定在暴雨、暴雪、大風、沙塵暴4種極端天氣下,對高風險區域、高敏感行業、高危人群及時啟動“五停(停工、停産、停業、停課、停運)”機制,切實減少極端天氣造成的損失,提升科學有效防災減災能力。針對重點區域和薄弱環節,《條例》明確要完善偏遠山區、旅游景區、工礦企業、河道水庫及能源發電等重點區域的氣象探測設施和極端天氣預警信號接收、傳播終端設施,提高極端天氣監測、預報、預警能力。此外,《條例》還從五個方面明確了災後加固提升措施,形成從事前準備、事中應對到事後反饋的完整工作閉環。

  《條例》強調新型通信技術與傳統傳播方式在極端天氣預警信號傳播中的聯動應用,有效解決基層“知道要下雨,卻不知道該做什麼”的問題,避免出現災害來臨時才倉促行動的情況。

  在適用範圍上,《條例》規定為“達到橙色以上預警信號的暴雨、暴雪、大風、沙塵暴、雷暴大風、霜凍或者達到紅色預警信號的寒潮、高溫、雷電、冰雹、大霧等特殊天氣”,涵蓋了吳忠市頻發、強發的極端天氣災種。基於“以預警信號為先導”的立法前提,未將不由氣象主管機構牽頭應對的乾旱、霾等災害性天氣,以及水旱災害、地質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等由氣象因素引發的衍生、次生災害納入《條例》規範範疇。(完)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