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幾個月互訪,利通區政府的誠意與合作決心打動了我們,特別是在服務企業中展現的‘速度’和‘溫度’,讓我們最終決定在此投資。”內蒙古嘉仕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楊順利感慨。
近日,內蒙古嘉仕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與寧夏吳忠市利通區政府簽約,總佔地2300畝、總投資3億元的智慧農業産業園區項目將落地利通區,這正是利通區聚焦13條重點産業鏈實施精準招商的生動注腳。
——實施“建鏈”工程,突出項目招大引強。今年以來,利通區搶抓新質生産力發展機遇,聚焦裝備製造業、清潔能源、種植、牛奶、早茶、養殖、新材料、電子商務、現代物流、食品和農副産品加工、紡織、數字信息、文化旅游13條産業鏈重點招商,並納入“鏈長制”管理,構建“全員全域”作戰體系,擰緊責任鏈條。
同時,建立完善招商引資線索&賬,動態跟蹤産業鏈項目進展,通過“月調度、季通報、年總結”制度強化項目管理,加快形成“好場景吸引更多好項目、好項目創造更多好場景”的良性循環。
——實施“壯鏈”工程,突出企業選優育強。在招引項目上,利通區既算“經濟賬”更算“長遠賬”,正在建設的吳忠聚能孫家灘儲能電站示範園建設項目由300兆瓦/600兆瓦時、100兆瓦/400兆瓦時儲能電站、330千伏升壓站3個項目組成,總佔地面積117畝,計劃總投資13億元。
“項目建成後,將充分發揮‘充電寶’運行模式,在電網用電低谷時段充電,高峰時段放電,實現調峰調頻、應急備用等功能。據測算,項目投産後年充放電次數可達300余次,年充放電量將超過3億千瓦時。”項目負責人陳如林介紹。
目前,利通區已建成光伏、風電清潔能源項目12個,建成100兆瓦/200兆瓦時儲能電站5個,建成200兆瓦/400兆瓦時儲能電站2個,並網發電數量及規模居自治區前列。
為更快更好形成一批創新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産業帶動性大的“鏈主”企業,利通區全面梳理現代紡織産業園、特色裝備製造園的土地、廠房等存量資源,通過“騰籠換鳥”盤活閒置資産,為産業鏈延伸拓展騰出發展空間。
——實施“補鏈”工程,突出短板弱項破解。“項目計劃總投資2.05億元,購置激光劃片機、自動焊接機、匯流條焊接等先進設備,建設光伏組件生産線,項目達産後,將具備年産2.5GW高效電池組件生産能力,可實現工業産值8億元,解決當地400人以上就業,還能培養一批新能源領域的高端技術人才,推動光伏産業鏈向高端延伸。”寧夏億晶光電項目負責人季文忠介紹説。
今年以來,利通區以新型工業化為核心動力,聚焦産業鏈發展的痛點、堵點、難點,緊盯産業鏈創新短板,依託金積工業園區、現代紡織産業園等載體,圍繞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緊盯國內外500強、央企、國企及行業頭部企業,開展“一對一、點對點”上門招商、鄉情招商、以商招商,利通區工信局緊抓項目“牛鼻子”,在提升項目謀劃質量方面,嚴格把關新上馬項目,重點引進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且低能耗的輕工紡織、裝備製造産業,已規劃2025年實施11個工業項目,總投資超過15億元。
資源招商絕非簡單變現,而是系統性激活發展潛力。近期利通區與陜西中央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簽約,計劃在上橋鎮牛家坊民俗文化村打造文化品鑒、演繹戲樓等街區,計劃投資約8000萬元,正是“農業強基+文旅增值”的生動實踐,也讓“機會需求”與“能力供給”實現雙向奔赴。
——實施“護鏈”工程,突出資源要素保障。為確保項目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利通區以“店小二”式服務優化營商環境,嚴格落實“處級領導+工作專班+一企一策”包抓機制,在企業註冊、項目審批、土地供應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
針對企業訂單不足難題,舉辦食品工業産業鏈供需對接會,促成劉三朵八寶茶等3家企業現場簽約超千萬元。“雲勘驗”等創新舉措讓企業“少跑腿、快領證”,優先保障重點産業鏈項目用地、用能、環境容量等要素供給,全年培育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2家以上的目標穩步推進。
鏈上發力,産業才能步步生花。利通區政府相關負責人&&,“利通區以清晰的‘作戰圖’整合全域力量,以創新的‘政策包’破解要素瓶頸,以貼心的‘服務鏈’優化營商環境,加強産業鏈發展保障,充分彰顯了我們大抓好項目、抓好大項目的堅定決心,讓利通區崛起為一片充滿機遇、活力奔涌的投資熱土。”(張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