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銀川8月11日電(記者 盧鷹)在寧夏涇源縣的崇山峻嶺與潺潺溪流間,不僅孕育着18℃的清涼夏日,更滋養出獨具風味的飲食文化。當地以黃牛肉、土雞、虹鱒魚為主料,搭配山野珍味與傳統面點,構建起特色鮮明的餐飲體系,成為吸引游客駐足的重要名片,推動“舌尖上的涇源”與“山水間的涇源”深度融合,奏響文旅發展新樂章。
涇源縣的美食密碼,藏在得天獨厚的自然饋贈中。這裡的黃牛肉生長在六盤山天然牧場,肉質細嫩緊實。山林間散養的土雞、溪流中生長的虹鱒魚,搭配雨後采收的苜蓿、蕨菜、苦苦菜等山野菜,讓美食帶着山林的清新與自然的本味。而涼皮、涼粉、土豆攤餅、蕎面魚魚等傳統小吃,以粗糧細作的巧思,構成了層次豐富的區域餐飲體系。
在涇源的旅游版圖上,美食早已成為不可或缺的“流量密碼”。“涇源黃牛肉”榮獲國家級農産品地理標誌示範樣板後,不僅帶動了餐飲門店的黃牛肉系列菜品熱銷,更催生出黃牛肉乾、醬牛肉等便攜旅游商品。“涇源蜂蜜”與“六盤山土蜂蜜”通過地理標誌認證,成為游客體驗農家生活、參與養蜂研學的重要載體,實現了“從餐桌到産地”的旅游延伸。
飲食的魅力,更在於其背後的文化底蘊。在涇源,九碗十三花作為寧夏回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以“九碗菜、十三道點心”的格局,再現了當地節慶宴席的傳統禮儀。市級非遺項目涇源蒸雞,以秘制醬料與慢蒸工藝鎖住雞肉的鮮嫩,端上桌時香氣四溢,搭配莜麥饃食用,讓游客在味蕾享受中觸摸地域文化脈絡。
隨着寧夏全域旅游的深入推進,涇源縣正將美食資源轉化為旅游競爭力。在涇源牛街,黃牛肉餅、手抓牛肉等特色小吃店成為游客夜游熱門打卡地。景區周邊農家樂推出“一桌菜嘗遍涇源”套餐,將虹鱒魚火鍋、山野菜拼盤與蒸雞、攪團等組合,讓游客一站式體驗當地風味。街頭巷尾的蜂蜜工坊,通過“品嘗+研學”模式,吸引游客了解蜂蜜從採集到加工的全過程。
數據顯示,夏季旅游旺季期間,依託特色餐飲帶動,全縣餐飲消費同比增長超三成,多家民宿推出的“美食+住宿”套餐預訂率達90%以上。
從地理標誌産品到非遺美食,從山野珍味到傳統小吃,涇源的飲食文化正以獨特的魅力,串聯起“吃、住、行、游、購、娛”的旅游全鏈條。美食與旅游的深度融合,不僅讓涇源的清涼夏日更有“味道”,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持續動能。未來,隨着餐飲與旅游的進一步協同發展,“舌尖上的涇源”必將成為更多人奔赴山水的理由,讓這片土地的風味與風光共譜新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