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通區東塔寺鄉:從老鄉到會員 基層工會服務潤心田-新華網

利通區東塔寺鄉:從老鄉到會員 基層工會服務潤心田

2025-08-08 11:57:11
來源:寧夏總工會

  “以前認為長得越多越好、越密越好,‘轉産’後才明白,這種是粗放型種植,賣不上好價格,甚至還虧本,只有科學種植才能真正賣上好價格,現在一畝葡萄園能穩穩收入近3萬元。”

  8月5日,吳忠市利通區東塔寺鄉白寺灘村村民吳佔智在結滿大青葡萄的葡萄架下侃侃而談。這位73歲的老鄉,已通過當地基層工會組織,轉向了産業工人,成為了村級工會的會員,“轉産”這個新詞的意義已在老鄉的口中,越來越“具象”和清晰了。

  東塔寺鄉白寺灘村是利通區傳統的農業大村,因陽光充足、灌溉便利、土質適宜,成為栽植大青葡萄的理想沃土。在陽光的照耀下,一排排葡萄架上枝蔓纏繞、一串串碧綠的葡萄掩映在茂密的葡萄葉中,潤如碧玉,鮮嫩欲滴。“龍二大青”葡萄品牌享譽在外,成為東塔寺鄉名副其實的“致富果”。

  “圍繞大青鮮食葡萄等優勢産業,依託鄉、村‘小三級工會’組織,通過‘專家帶專技、專技育本土、本土帶農戶’的模式,積極開展出土展藤、修枝理藤、葡萄採摘等勞動競賽,培育大青葡萄産業工人,為鄉村振興不斷輸入實用人才。”東塔寺鄉工會副主席楊華説。

  自寧夏總工會開展村級工會組織建設工作以來,白寺灘村緊抓機遇,重點搭建以“鄉工會為指導、村工會為中心、五個工會小組”為基礎的“小三級”工會體系,着力突破制約基層工會建設和發揮作用的障礙梗阻、瓶頸難點,持續推進工會工作向末梢推進、優質資源向産業傾斜、服務保障向農民貼近。

  白寺灘村工會按照因地制宜、統籌整合、資源共享的原則,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把勞動爭議調解室、職工書屋、愛心託管班等“工”字元素融入“黨群服務中心”,彌補工會陣地建設場地限制短板。同時,依託鄉村旅游特色優勢,在葡萄長廊、村早茶拉麵館打造“一站式”“共享式”“融合式”陣地,實現空間開放、陣地共用、資源共享、服務共融。目前,建成勞動爭議調解室1個,職工書屋1個,愛心託管班1個,青葡人才工作室1個,“一平米”陽光驛站一個,職工相親風鈴長廊一個。

  楊華介紹,白寺灘村積極吸納農村黨員、網格員、産業示範戶、民宿管理人員等人員為工會幹事和志願者,以“七送”服務為載體,圍繞農民工開展維權、讀書班、普法宣傳、文體活動、教育實踐等開展特色服務活動130多場次,覆蓋農民工4000多人次,以“工”助農,以“工”促農,切實將工會服務有效延伸到了鄉村一線和田間地頭,不斷為鄉村振興添活力、增動力。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