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馮傑家的院落,一棟80平方米的磚混平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瓷磚墻面映着透亮的玻璃窗,屋內收拾得溫馨整潔。“這房子修得好,住得踏實!”馮傑開心地説。
馮傑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高閘鎮村民。2024年得益於3萬元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馮傑夫婦告別墻體開裂的老屋住進了安全舒適的新家。
近年來,利通區將農村危房改造作為保障民生、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建立了“鄉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包戶”的常態化排查監測機制,對低收入群體住房狀況進行動態跟蹤,確保住房安全隱患能夠“一戶不落、動態清零”。
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技術人員從選址設計到施工驗收全程跟進指導,鄉鎮經濟發展辦公室嚴格把控地基深度、墻體砌築等關鍵環節,通過標準化施工與精細化監管,確保每一分補助資金都用在刀刃上,將民生工程真正打造成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讓越來越多的低收入群眾實現從“憂居”到“優居”的跨越。
據統計,自2022年至2024年,利通區累計投入危房改造資金1638萬元,完成改造546戶,數千名群眾告別透風漏雨的舊屋,住進了功能完善的新居。2025年,這項重要的民生工程繼續穩步推進,計劃改造的37戶危房中,已有31戶開工建設,預計於8月底前全面竣工。
曾經破舊漏雨的房屋,讓東塔寺鄉白寺灘村村民林忠每逢雨天便憂心忡忡。村組幹部入戶村組幹部在入戶走訪中了解到他家的困境,一套量身定制的房屋改造計劃迅速啟動。“政府給補貼修了房,房子建的敞亮氣派,冬天暖和,夏天涼快,搬進新家後我心裏踏實多了。”林忠説。
利通區住房城鄉建設和交通局相關負責人&&,下一步,利通區將把危房改造與鄉村規劃、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同步推進道路硬化、污水治理等基礎設施建設,讓“安居夢”與“振興夢”同頻共振,為繪就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鄉村振興畫卷奠定堅實基礎。(馬佳慧 張安靜 張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