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晟祥菌菇種植專業合作社與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簽署合作協議,標誌着閩寧科技協作在高閘鎮菌菇産業發展中邁出堅實一步。
作為推動産業“引智賦能”生動實踐,合作雙方將圍繞夏季反季節平菇種植的技術瓶頸,在品種選育、技術攻關、生産模式優化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推動産業鏈提質升級,為加快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村産業融合注入新動能。
根據協議,合作雙方將分階段推進合作進程,首階段由福建農科院組織專家團隊,圍繞品種適應性、生産環境、關鍵技術等開展系統化“産業診斷”,深入田間大棚查短板、找問題;第二階段則聚焦關鍵技術突破,晟祥合作社提供資金與試驗場地,福建科研團隊組建專項工作組,推動新品種篩選、菌種改良、栽培技術升級及標準流程制定,並建立常態化技術服務機制,推動科研成果加快落地轉化。
晟祥菌菇種植專業合作社所在的吳忠市利通區高閘鎮,近年以産業為抓手、以科技為引擎,持續引進先進技術、推廣標準化管理,引導菇農從“憑經驗種植”邁向“靠技術發展”,當地菌菇産業生産方式實現根本轉變。目前,全鎮已發展菌菇種植專業合作社6家,建成種植大棚56座,年産平菇240余萬斤,産值超850萬元;菌菇産業還帶動600余名群眾穩定就業,年實現勞務增收720余萬元。
“經寧夏農林科學院、利通區科技局牽線搭橋,晟祥菌菇種植專業合作社與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正式達成合作,這將為我們破解高溫季節反季節種植菌菇難題帶來了新思路,也為産業探索更長周期、更高品質的發展路徑提供了強有力支撐。”高閘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負責人冶秀香&&,此次合作不僅是技術層面的提升,更是“科技+産業”深度融合的有益探索。
晟祥菌菇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銀平説:“以前我們種植主要靠經驗,夏季平菇成活率一直不高。這次福建的專家團隊來得非常及時,不僅幫我們‘把脈問診’,還提出很多實用建議。接下來我們也會全力配合科研攻關,把科技真正變成增收的‘好幫手’。”(郭雨芃 張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