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口區:強化“四責聯動”推動學習教育走深走實-新華網

大武口區:強化“四責聯動”推動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2025-07-21 16:23:01
來源:大武口區委宣傳部

  7月以來,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第二督導組的督導指導下,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着力構建“四責聯動”機制,即強化自治區黨委督導組監督責任、區級領導“一崗雙責”責任、學習教育專班指導責任及各黨(工)委(黨組)主體責任,通過立體化、精準化責任傳導,對部分單位及11個鎮街開展聯合督導指導,以確保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走深走實,推動幹部隊伍作風建設持續取得新成效。

  強化督導組督導監督責任,突出全程督導問效

  自治區黨委第二督導組聚焦學習教育重點任務,通過個別談話、調閱資料、下沉調研等方式,對大武口區學習教育開展情況進行全方位監督指導,重點督促突出問題“當下改”,推動作風建設“長久立”,確保學習教育查有力度,改有成效。

  對檢查過程中發現的綜治中心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差、工作服裝不統一,以及星海鎮工會驛站未及時開放發揮作用的問題,及時指出並指明整改方向。

  推動解決“12345”&&與主管單位因辦公場所距離較遠、協同管理困難的問題,將“12345”&&辦公場所遷至交通便利、人員密集的地方,方便群眾諮詢和辦理業務,同時增設“12345”熱線人員數量,提高&&的轉辦和答覆能力。

  針對原班子成員、村幹部違紀違法頻發多發,多人被立案審查調查的情況,自治區黨委第二督導組推動星海鎮黨委開展“解剖麻雀式調研”,深入剖析問題根源,制定整改措施,注重建章立制。堅持同題共答、同向發力,對龍泉村養老院改造、泄洪溝建設、産業發展提出“文旅+”融合發展的建設性意見建議。

  強化區級領導“一崗雙責”責任,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區級領導堅持以上率下,嚴格履行“一崗雙責”,針對“廢舊物品回收市場環境及安全風險突出”問題,積極協調多部門整改,加快再生資源回收市場、智慧&&及再生資源體系規劃建設。目前,金屬製品區已投入使用,現有61家商戶;廢紙和廢舊塑料品區消防水池已完工,正在進行弱電安裝,6棟廠房預計8月底投入使用。

  在聯合督導檢查過程中,分管副區長現場領辦自治區黨委第二督導組指出的問題,督促分管單位及時認領抓好整改,倒逼責任落實。

  加強對包抓單位學習教育的指導督促,通過定期聽取分管單位學習進展匯報、參加分管單位“回頭看”推進會、深入基層調研指導等方式,推動分管領域將學習教育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形成“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良好局面,以“關鍵少數”示範帶動“絕大多數”。

  強化學習教育專班指導責任,提升統籌協調效能

  區學習教育工作專班充分發揮統籌協調、指導服務作用,加強與上級學習教育工作專班溝通交流,及時印發工作提示、政策答覆30余期,累計解答問題450余個,及時糾偏正向,確保學習教育方向不偏、標準不降、力度不減。建立6個包片聯絡組,採取分組&&、重點指導等方式,不定期下沉一線對全區400余家黨組織的查擺問題清單和集中整治&賬逐項審核、分類研判,現場提出意見建議210余條,對查擺問題散光跑偏,整改措施針對性不強的,督促及時“回爐”“補課”。

  統籌做好學習教育評估和問題整改銷號工作,加強對各級督導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匯總梳理,通過下發《工作提示函》、抽查檢查等方式,緊盯問題整改,推動問題銷號。

  強化各黨(工)委(黨組)主體責任,推動學習教育落地見效

  各黨(工)委(黨組)切實扛起主體責任,結合學習教育,將群眾訴求時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及時整改自治區黨委第二督導組反饋問題,紮實開展自查自糾,舉一反三整改落實,推動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服務群眾、改進作風的實際成效。

  區委政法委針對綜治中心工作人員服務態度較差的問題。目前已更換調整2名熟悉本領域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及專業知識,具有協調和妥善處理矛盾糾紛能力的在編在崗的工作人員入駐。同時統一窗口人員着裝,並每週開展服務禮儀培訓,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

  星海鎮黨委在短短2天內,立行立改勞務移民市場“工會驛站”因建設進度滯後導致務工人員沒有固定休息場所問題。同時,引進3家勞務公司進駐驛站,實時更新本地企業用工需求,推動勞動者從“打零工”向“穩就業”轉型。

  人民路街道黨工委將提升無物業小區管理服務作為學習教育的實踐戰場,積極探索治理新模式,成立“自治物業服務站”,組建“紅色管家”服務隊,兜底管理20棟老舊小區及獨棟樓宇,通過居民點單、紅色管家接單模式,提供精細化、優質化的服務,以“暖心服務”替代“生硬管理”,推動無物業小區從“被動整治”到“主動維護”,讓作風建設成果深入基層治理末梢。

  工人街社區黨委把學習教育同為民辦實事結合起來,以“七微+”模式為載體,積極踐行“開門教育”理念,發揮黨建“主引擎”作用,主動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不斷提升社區治理能力和服務質量。(邵繼升)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