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通區打出教育資源優化“組合拳”-新華網

利通區打出教育資源優化“組合拳”

2025-07-17 09:35:26
來源:利通區融媒體中心

  “現在送孩子上學太方便了,步行幾分鐘就到。”寧夏吳忠市利通區居民馬文濤欣喜地説。今年7月,隨着高鐵東城幼兒園投用,馬文濤因居家附近沒有幼兒園而導致的入園及接娃焦慮迎刃而解。

  這所總投資2965.8萬元的公辦幼兒園,作為利通區一幼教育集團成員單位,不僅以18個教學班540個學位的規模緩解了區域內的幼兒入園壓力,更通過共享寧夏回族自治區示範園的優質資源,讓“家門口的好幼兒園”從許多家長的期盼變為現實。

  學前教育的突破性發展正是利通區教育資源優化的生動起點。近年來,通過實施幼兒園建設工程,利通區先後建成利通區第十四幼兒園、高鐵東城幼兒園等6所新園,新增學位1710個,有效緩解了“入園難”問題。按照規劃,到2027年利通區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將提升至68%,普惠性資源供給的持續擴大,正讓更多幼兒享受到公平優質的學前教育。

  在夯實學前教育基礎的同時,利通區同步聚焦義務教育階段資源供給矛盾,通過優化招生配置、改擴建學校等綜合舉措,近年來累計新增學位1980個,有效緩解了轄區中小學資源緊張問題。

  而在特殊教育領域,利通區創新構建的十五年一貫制教育體系更顯溫度——通過改建中學部、增設學前教育部,為殘疾兒童提供從學前到初中的全學段個性化教育服務,確保了特殊兒童少年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我們不僅要解決資源供給‘有沒有’的問題,更要全面推動區域教育質量‘優不優’的整體提升。”利通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

  聚焦全國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建設,近年利通區推進自治區“揭榜挂帥”教育數字治理創新項目,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戰略引進高校專家團隊,組建150名數字化應用名師團隊;構建“五育並舉與學校發展、智慧教研與教師成長、學生評價與素質發展”數字治理體系,常態化開展數字教研驅動課堂變革;實施“柔性引智”工程引入中國教科院曹培傑博士團隊等高端資源,開發特色校本課程12門,建成跨區域教育資源共享庫,實現教育理念與發達地區同頻共振,助力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逐步縮小了與發達地區的“區域差距”。

  與此同時,利通區大力推進集團化辦學,強力推行“強校+弱校”“城區校+鄉鎮校”的協同辦學模式,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全覆蓋。近三年累計完成教師交流輪崗432人次,有效促進師資均衡配置;統籌共享各校硬體設施,建立特色活動、項目及課程的共建共享機制,直接推動農村學校教學質量顯著提升,城鄉教育差距持續縮小。

  優化全域教育資源,既要着力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更需以精細化服務保障築牢根基。通過校車通達、營養普惠、環境煥新三項舉措,利通區正在精準破解區域內農村教育服務瓶頸——2025至2027年,計劃新增11輛農村校車,開通27條定制化接送線路;為8所學校3300名學生提供營養午餐,逐步實現農村學生全覆蓋;推動52所閒置校舍中45所完成盤活改造,讓“沉睡”教育資産釋放育人活力,全方位護航農村學生成長成才。

  “通過優化教育資源布局,到2030年,合理整合轄區內各級各類學校,涵蓋中小學和幼兒園等多個學段。屆時利通區城鄉學校布局將更趨合理,基本解決城鄉學校學科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優質教育資源效能將得到進一步釋放,為實現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奠定堅實基礎。”利通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馬妮)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