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季,那些穿梭於城市樓宇商鋪的快遞員、外賣員,恰似一隻只振翅不停的“城市蜂鳥”,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的發展注入活力;當地一系列暖“新”舉措也贏得“服務送暖”與“治理反哺”雙向奔赴,勾勒出新就業群體與城市共生共榮的生動圖景。
硬體築基:暖“新”驛站連星布網,工作圈裏藏“暖意”
驛站星布“隨時棲”。在大武口區萬達商圈、交通樞紐等核心區域,鋪開18個統一標識的暖“新”站點,尤其是萬達廣場的暖“新”驛站,共享充電寶、應急藥箱、便民雨具一應俱全,既能避暑取暖、喝水熱飯,還能諮詢政策,讓快遞員、外賣員隨時能停下腳、喘口氣,片刻休整再出發。
彩虹通道“安心行”。解放東街、萬達廣場周邊,新畫的彩虹斑馬線格外亮眼,專屬停車位劃出“安全區”;52個樓棟導航牌在大型小區裏“上崗”,讓配送路線一目了然。這些貼心設計讓穿梭街巷的車輪轉得更順,配送效率提上去,奔波路上少些“繞彎路”的急躁。
商戶聯盟“實惠享”。大武口區45家餐飲店、理髮店、便利店、藥店組成“暖新聯盟”,像熱心鄰居遞上實在優惠:理髮打折、消費滿減、專屬暖新套餐……讓新就業群體跑單間隙,花小錢就能吃口熱乎的、理個清爽的,在煙火氣裏觸摸到城市遞來的“溫度”。
服務潤心:四季守護精準滴灌,權益堤上築“安心”
紓困解難送清涼。精準對接新就業群體需求,盛夏裏送上“防暑三件套”,一口清潤驅散燥熱;聯動司法等部門打包“政策清涼包”,防暑物資裏裹着社保乾貨,清涼與安心雙雙到崗;開設防暑小課堂,急救知識手把手教,戶外奔波有“醫”靠;更有“暖新藥房”隨季節“上新”,夏天備足風油精、藿香正氣水,冬天添上暖寶寶、凍瘡膏,全年關懷不打烊,把貼心服務送到每一個奔波的身影身邊。
政策賦能強筋骨。主動把社保政策送到新就業群體手邊,醫保參保、養老繳費、公積金繳納、失業金申領等“關鍵信息”講得明明白白,讓權益保障心裏有數;司法力量靠前服務,勞動維權、合同糾紛等煩心事當場答疑、及時化解,用實實在在的幫扶為他們撐起權益“保護傘”,讓奔波路上更有底氣。
點滴溫情潤心田。着眼新就業群體的“後顧之憂”,開設託管班,課業輔導、興趣課程一站式解決孩子看護難題,讓家長跑單更安心;為家屬們搭起歡樂舞&,文藝匯演熱鬧上演,“平安禮包”送到手中,把溫暖延伸到家庭,讓每個奔波的身影都能感受到“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歸屬感,幸福穩穩噹噹落進心裏。
治理賦能:職業優勢轉化動能,城市治理添“新力”
先鋒領航樹旗幟。為“朝小哥”志願服務隊授旗出征,轄區20余名快遞員、外賣員應聲加入,化身流動的“平安哨”,穿梭街巷參與治安巡邏,用車輪與腳步織密安全防線,成為城市治理中亮眼的新生力量。
網格穿梭除隱患。制定新就業群體參與社會治理積分兌換措施,清晰劃定積分獲取與兌換規則,讓大武口區快遞員、外賣員有了“新身份”。他們發揮走街串巷的職業優勢,化身城市“移動網格員”,眼尖發現隱患、耳靈收集民情、腿勤參與應急,把服務觸角延伸到街頭巷尾,讓治理效能跟着車輪跑起來。
雙向奔赴共繪和諧。常態化召開新就業群體座談會,圍坐一團聽訴求、收建議,讓政策更貼民心、服務更合需求。新就業群體從“被服務者”變身“共治參與者”,用腳步丈量民生,用行動反哺城市,雙向發力讓治理精度更高、城市溫度更足,奏響共建共享的和諧樂章。
實踐證明,大武口區以硬體夯基、服務潤心、治理聚力的三重奏,讓新就業群體從“城市過客”真正變成“城市主人”——騎手們送單途中化身“流動探頭”,街角隱患、鄰里訴求隨手記下,成了城市治理的“千里眼”;暖“新”驛站裏,政策宣傳冊和充電寶擺在一起,歇歇腳的功夫就把社保乾貨裝進了心裏。這份“你為城市奔忙,城市給你分量”的雙向奔赴,正成為這座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最鮮活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