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武市東塔鎮:古棗樹下的“生金路”-新華網

靈武市東塔鎮:古棗樹下的“生金路”

2025-07-16 09:25:46
來源:靈武市委宣傳部

  在東塔鎮果園村,有3000畝承載着歷史記憶與生態寶藏的古棗園。歷經千年歲月洗禮,這片土地如今正以山林權改革為契機,聚焦打造靈武精品長棗核心區、城鄉融合休閒區、服務城市生活保障區,大力探索發展林下經濟,為鄉村振興鋪就了一條金光閃閃的“生金之路”。

  以規劃為筆,繪就林下經濟藍圖

  科學的規劃是林下經濟發展的“方向盤”,東塔鎮多次組織鎮村幹部、黨員群眾代表實地考察學習周邊“示範點”“打卡地”,汲取先進經驗。邀請專業團隊精心編制《東塔鎮長棗三産融合發展示範園總體規劃》和《東塔鎮果園村村莊規劃(2023至2035年)》。通過充分挖掘果園村古渠、古塔、古樹等文化生態資源和近郊區位優勢,以打造城鄉融合休閒區為目標,對3000畝古棗園進行重點開發,探索林下空間利用新模式,讓老棗園重煥生機,為林下經濟發展勾勒出清晰脈絡。

  以資源為基,喚醒沉睡的綠色財富

  曾經的古棗園雜樹叢生,古棗樹養護困難,資源閒置浪費。東塔鎮痛下決心,對古棗溪園綜合體(一期)土地現狀利用、土地權屬、生産運營等情況逐一進行摸底調查,開展老園子閒置低效用地盤活工作,通過“村集體+第三方+農戶”聯合整治,清理雜樹枯枝10萬餘株、拆除殘舊廢棄土墻1700米,平整土地150畝,不僅消除了火災隱患,改善了人居環境,更為林下經濟項目落地騰出空間。實施銀川市庭院經濟、和美村莊項目,鼓勵改造農家樂4家,讓群眾在參與老園子蝶變新生的同時充分共享發展紅利。這一過程中,面對部分村民對資源盤活工作不理解、不配合,東塔鎮通過規範土地流轉程序,制定合理的補償方案,充分保障村民利益,贏得了村民支持與參與,先後流轉散碎林(園)地430余畝。

  以創新為翼,激發林下經濟新動能

  在發展林下經濟過程中,東塔鎮不斷創新機制,依託寧夏大學古樹資源普查項目,重新測定古樹生長狀況、樹齡、權屬等信息,為用好用活古棗園林木資源奠定堅實基礎。構建“政府+企業”合作聯營機制,政府投資完善基礎設施,企業發揮資金和技術優勢,共同打造林下經濟項目。積極探索“多方參與、收益共享”聯營模式,爭取銀川市壯大村集體經濟資金實施叢林越野項目,村集體、村民、企業三方共贏。創新“白天游玩+夜間住宿+全季體驗”運營模式,打造“慢行旅游經濟帶”,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林下體驗,進一步釋放林下經濟潛力。

  以産業為核,奏響林下經濟交響曲

  東塔鎮緊扣産業興旺這一關鍵,以農文旅融合為切入點,將古樹保護作為開發前提,全面繪製古樹點位布局,簽訂古樹保護協議書,嚴格把控規劃建設,確保每一棵古樹得到妥善管護,不負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美譽與責任。

  依託古棗園獨特景觀,深耕鄉村旅游“雙週”定位、“日歸”經濟,打造古棗溪園綜合體,推動林下經濟與文化、體育、農業深度融合,打造了多元化的産業業態,相繼引進林下無動力樂園、燒烤露營基地、網紅夜市、林下客棧等項目。不斷創新産業模式,通過舉辦農民豐收節等各類節慶活動、開發特色旅游産品,開展線上線下營銷推廣活動,提升古棗園的知名度和美譽度,2025年接待游客約5萬人次。2024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萬元,位居全市第二;全鎮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1365萬元。

  如今,古棗溪園內動力樂園、林下咖啡廳、冰雪世界等項目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形成了集休閒、娛樂、餐飲、住宿於一體的林下經濟産業集群,“推窗見綠、出門見景、林城相依、人景相融”的高品質城鄉共美生活圈逐步構建,奏響了一曲動人的林下經濟交響曲。

【糾錯】 責任編輯:紀桂紅